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地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西方的寓言故事,得到了一些启示,接下来我们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看看又能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让一学生范读。
3.按节奏朗读课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
(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补充: ①之:的 ②氏:姓③而:连词,表顺接 ④溉汲:打水浇田 ⑤居:住,停留。⑥及:等到⑦其:代词,指“丁氏”⑧穿:挖,凿 ⑨得:得到,这里指“节省”
翻译: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劳力。”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补充: ①闻:听说②而:连词,表顺承③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的消息 ④得:得到⑤道:讲述⑥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之事⑦闻:使听说,使知道⑧于:被
译文: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住在国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3)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补充: ①令:派②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③于:向 ④对:应答,回答⑤得:得到,这里指“节省”⑥之:的⑦使:使用,指劳动力⑧得:得到,获得⑨于:在⑩求:寻找 闻:传闻 若此:像这样 不若:不如 闻:听到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同桌之间复述课文大意,思考以下问题: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
(5)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现实生活中出现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2.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
(1)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2)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4)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5)①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
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
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
④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人云亦云。否则便会陷入误区,以讹传讹。
(6)①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六、课堂总结
《穿井得一人》通过写丁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引发流言,最后流言被破除的故事,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切不可轻信、轻传、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七、作业布置
1.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八、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丁氏说话
别人传话 不要以讹传讹
国君问话
1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宝库里,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如来自《韩非子》的《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等,今天我们来学习出自《列子》的《杞人忧天》,又能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的事情,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杞(qǐ)人忧天 躇(chú)步 跐(cí) 蹈(dǎo)
日月星宿(xiù ) 中伤(zhong ) 充塞(sè) 舍然(shì)
2.学生范读课文。
3.按节奏朗读课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
(1)杞①国有人忧②天地崩坠③,身亡④所寄⑤,废⑥寝食者⑦。
补充: ①杞:周朝诸侯国 ②忧:担忧,担心 ③崩坠:崩塌陷落 ④亡:通“无”没有 ⑤寄:依托,依靠,依附 ⑥废:耽误⑦者:……的人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又有忧彼①之所忧者,因②往③晓之④,曰:“天,积气耳⑤,亡处亡气。若⑥屈伸⑦呼吸,终日⑧在天中行止⑨,奈何⑩忧崩坠乎?”
补充:①彼:那 ②因:于是 ③往:去 ④晓:告知,开导 之:代词他,指“忧天者”
⑤耳:罢了 ⑥若:你 ⑦屈伸:(四肢)弯曲伸展⑧终日:整天 ⑨行止:行动,活动⑩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积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其①人曰:“天果②积气,日月星宿③,不当④坠耶?”
补充:①其:那 ②果:果真③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④当:可能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①积气中之有光耀②者,只使③坠④ ,亦不能有所中伤⑤ 。”
补充:①亦:也 ②光耀:光亮 ③只使:纵使,即使 ④坠:掉下 ⑤中伤:击伤,打伤 中:打中,击中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4)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①耳,充塞②四虚③,亡处亡块。若④躇步⑤跐蹈⑥,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⑦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补充:①积块:聚集的土块②充塞:塞满,填满③四虚:四方 ④若:你 ⑤躇步:踩、踏 ⑥跐蹈:踩、踏 ⑦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然:……的样子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跳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五、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同桌之间复述课文大意,思考以下问题: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4)转换角度,联系杞人的表现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
(5)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
(1)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5)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成语的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六、课堂总结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必要担忧、不切实际的事情而担忧。我们不要整天担忧未来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多学知识,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七、作业布置
1.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请同学们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八、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忧天崩——奈何忧崩坠
庸人自忧
忧地坏——奈何忧其坏
1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领悟所蕴涵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领悟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我们会通过书中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学到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四则》这篇课文,看看这两则希腊寓言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2.文体知识
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篇幅大都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三、字词积累,扫清障碍。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饶头(ráo ) 庇护(bì) 粘住(zhān) 赫拉(hè) 宙斯(zhòu) 凯歌(kǎi)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庇护:保护,袒护。
白送:无代价地赠送。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 实力的高低。
饶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品以外,加送的一点不值钱的东西。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思考: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4)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5)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2.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
(1)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5)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五、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蚊子和狮子》,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2.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
(1)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不同。前: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倍,“吹着喇叭”,这是蚊子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后: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
(3)因为蚊子充分认识到了狮子只能“用爪子抓,牙齿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等短处,善于发挥自己小巧、灵活、会飞等长处,敢于主动进攻,非常自信。狮子狂躁、乱了阵脚、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蚊子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没有认清自己的短处,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再强大的敌人也会有弱点。
六、合作探究
请大家比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子和狮子》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子和狮子》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
《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七、课堂总结
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同时又要有自信心,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时刻保持着谦虚的心态,对万事万物抱有敬畏之心,谨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八、作业布置
自编一则寓言故事,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九、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宙斯雕像———一个银元
赫拉雕像————还贵一点 自命不凡 爱慕虚荣
自己雕像————添头、白送
蚊子和狮子
挑战狮子——胜利
骄兵必败
撞上蜘蛛——死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