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实验题(3)【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实验题(3)【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11 21: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如图中①是___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因为食盐(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溶液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变大
C.结晶池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在粗盐精制实验中,三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各不相同。下列对其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溶解时搅拌,可加速粗盐的溶解 B.溶解时搅拌,可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
C.蒸发时搅拌,可使液体受热均匀 D.蒸发时搅拌,可防止晶体飞溅
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__________,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右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
(2)得到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写出仪器的名称);
(3)请指出该实验中一处错误__________;
(4)若水从上进下出会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
(5)在a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6)在组装实验装置时,组装仪器的顺序是__________(选填“从下到上”、“从上到下”)
4.水样(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菌。氯气溶于水后可生成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1)在步骤A中,加入明矾以形成黏性絮状物,泥沙、细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明矾上,明矾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
(3)步骤C称为__________。
(4)经过步骤A、B、C、D得到的净水属于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NaCl(氯化钠),KNO3(硝酸钾),Ca(OH)2(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曲线如表1与表2所示:
(1)在30℃时,5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溶液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若此溶液降温到10℃时, 则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 和溶液”)。
(2)如图将盛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小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盛水的烧杯中加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请结合图2分析原因__________。
6.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 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小杯。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都不接触。
(1)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__________F丙(填“>”、“=” 或“<”)。
(2)然后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__牛,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将比真实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7.小陆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时,按图示步骤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
第一步,如图甲所示,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1;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2;
第三步,如图丙所示, 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
用空烧杯承接排出的水,石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第四步,如图丁所示,测出该烧杯和排出水的总重力为F4。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三步实验中,当石块浸没后继续缓慢向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保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无关。
(2)小陆处理数据后发现F1-F2=F4-F3,于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小杨反思后觉得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够可靠,你认为小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理由即可)。
(3)小何认真思考后,发现该实验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若水的密度表示为ρ水,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用F1、F2、F3、F4、ρ水表示)。在第二步实验中,若空烧杯中残留有水滴,则测出的石块密度值___________(选填"不受影响"、"偏大"、"偏小")。
8.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请指出上述操作中有错误之处___________(填字母)。
(2)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改正错误后,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向左倾斜,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
①C操作中有固体酒出:②C操作的烧杯中有少量水残留
③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9.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空心铁块和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实验③④⑤⑥烧杯装水,实验⑦烧杯装盐水)
(1)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是不成立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本实验中,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N。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密度,利用上图数据可以算出该空心铁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实验数据看上图)。
1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①③④,可以验证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实验,高兴地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而且深度越深浮力越大,老师肯定了他的实验,又带他做了一次实验,小明同学便恍然大悟。你认为:
(1)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
(3)结合五次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测量盐水的密度,方案如下:
(1)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_____________。
(2)用液体密度计直接测量
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大所以选用最小刻度是1.0gm的液体密度计它的测量原理是:
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被测液体密度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______,所以它的刻度是从1.0g/cm3______________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次标记1.1、1.2、1.3……。
参考答案
1.(1)蒸发;随温度变化不明显(2)ACE(3)B
2.(1)看能否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化学 (2)2:1;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大于氢气 (3)氢、氧 (4)水→通电氧气+氢气 (5)④③①②
3.(1)蒸馏烧瓶;冷凝管(2)锥形瓶(3)温度计插入液体(4)冷却效果不好(5)防爆沸(6)从下到上
4.(1)凝聚剂;沉淀法(2)D(3)过滤(4)混合物
5.(1)31.4%;饱和溶液(2)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放热,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6.(1)二(2)1、2;偏大;金属块表面带走了部分水
7.(1)物体浸没的深度(2)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没有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没有换用其他物体进行实验、没有对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进行实验(答对一个即可)(3)F1/ρ水F1 F2或F1/ρ水F4 F3;不受影响
8.(1)ABE(2)5g;减少左盘的食盐直至天平平衡(3)①②
9.(1)A(2)②⑥⑦或⑥⑦(3)2N;1.47×103kg/m3
10.D B ②⑥⑦ 控制变量法
11.(1)没有控制浸入液体体积相同(实验不完整,没有探究完全浸没的情况)(2)完全浸没,改变物体的深度(3)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12.(1)③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 ④ρ盐=m1-m2/v(2)=;小;自上而下
《水和溶液》实验探究训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