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实验题(4)【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实验题(4)【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11 21:5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把重为6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___________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3)做_______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如图所示,将该用弹簧测力计悬挂起来,并逐渐浸人水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金属块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
2.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上述实验操作中,E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需要氯化钠为_____g。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用药匙取出部分食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D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的量筒。
(3)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左右盘放错 B.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3.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1)实验时,使用图(a)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接收被测石块排开的水。为减少实验误差,要求“在浸入被测物块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石块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使其逐渐浸入水中直至刚好完全浸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
4.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________。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________,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________。
A.图(a)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5.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
(1)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试管A得到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发生物质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为“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乙可知:图乙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N。
(2)比较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3)通过图乙、戊的探究,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丙和丁,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由图中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kg/m3。
7.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____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___ρ水(选填“>”、“<”或“=”),ρ液与ρ水、h及H的关系式是ρ液=______________。
(3)小明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上表: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在吸管上标出0.8、0.9、1.0、1.1、1.2刻度线(单位g/cm3)。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__________(上/下)方,通过比较实验2和3,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测出食油与烧杯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部分食油倒入量筒中,如下图乙所示,测出剩余食油与烧杯的质量为41.0g,食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相比真实值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接着小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课上,某同学要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表示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3)D操作中仪器②的规格应是___________(选填“50mL”或“100mL”),读数时应使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
(4)E操作中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
C.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9.如图所示为有关食盐的两个实验(天平使用时1克以下用游码):
(1)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提纯并测定产率实验。
a.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b.单一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c.某同学所测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________(选填字母)。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3%的氯化钠溶液40克。
a.步骤如下:
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b.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制得的食盐还不纯 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 C.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D.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E.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
1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的多种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填序号字母,下同);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③④,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中国“远征号”潜水艇在南海中执行任务时是如何实现浮沉的,他们用一个小塑料空药瓶、干抹布、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做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如图1所示。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应正确的内容。
(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过程如下:
A.将部分螺母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
B.取出小瓶,用抹布擦干小瓶;
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见图(a),测出其重力为____________;
D.将小瓶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见图(b),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
A.取出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
C.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D.分析比较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完实验,小王和小李将图(c)潜水艇结构模型与做实验所用的小药瓶进行类比分析,终于明白了:潜水艇与小药瓶实现浮沉有共同之处,即是______________。
(3)同组的小张还想利用溢水杯、小口径量筒(口径比玻璃钢小)水以及常见生活材料,测量玻璃钢的密度,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
A.把一不吸水泡沫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使之漂浮在水面,溢水杯中水溢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mL;
B.用细线系住玻璃钢,将玻璃钢轻轻放入溢水杯,玻璃钢沉至杯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mL;
C.取出玻璃钢并轻轻放置在泡沫块上方,泡沫块和玻璃钢漂浮在水面,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0mL;
①由上述步骤,可知道玻璃钢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②步骤C中溢水杯对水平台的压力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步骤A中溢水杯对水平台的压力。
12.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漏斗 D.试管
(2)小燕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参考答案
1.(1)甲;1.6N (2)液体密度(种类)(3)乙丙(4)D
2.(1)搅拌加快溶解(2)2.5;50(3)abd
3.(1)在溢水杯中倒入水时,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再做实验;(2)先不变,后变小;(3)F2-F3=F4-F1
4.(1)重力(2)F2-F3=F4-F1(3)A
5.(1)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水→通电氢气+氧气
6.(1)0.6(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不能;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4)无关(5)1.1×103
7.(1)竖直漂浮;(2)>;Hρ水h;(3)下;不可以;没用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4) 0.81×103; 偏大;(5)再向容器中加油或者将容器换成直径细些的。
8.(1)药匙(2)8(3)100mL;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用于搅拌、加快氯化钠溶解速率(5)CE
9.(1)引流;①④⑤;AC(2)ACD
10.(1)A (2)D (3)B (4)6和7(2. 6. 7) (5)控制变量法
11.(1)2.4N;0.6;F浮<G;(2)用抹布擦干小瓶,取出螺母,旋紧瓶盖;不变; F浮>G;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3)①1.5;②等于
12.C、ACD、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ABD
《水和溶液》实验探究训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