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实验题(8)【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实验题(8)【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11 22: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实验室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准备配制10%的食盐溶液,如图1是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的序号表示小明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
(2)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2,则称取的食盐质量为_______
(3)称量食盐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王同学最后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食盐中含不溶性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称量读数时指针偏左 D.装瓶中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一组同学提出了4种猜想:
小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小红: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冬冬: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玲玲: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他们找来了体积相同的A、B两块实心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他们找来了体积相同的A、B两块实心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仪器。按照图中所示规范地完成了实验,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观察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cm 时,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N;表格中标有“△”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
(2)通过分析比较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他们选择了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____(选填“无关”或“有关”)。
(4)要验证玲玲的猜想,同学们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他们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
3.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中含有较多量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某兴趣小组称出粗盐样品质量为5g,进行粗盐提纯。
(1)室温为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计算要溶解5g粗盐,至少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
(2)在“称量(食盐)”时,将砝码、粗盐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左倾斜,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盐溶解后要过滤,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过滤之后澄清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将所得精盐转移到纸片上,称量其质量为3.8g,则精盐产率是_____________。(产率=所得晶体的质量所取样品的质量×100%)小明觉得产率偏低,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用制得的精盐配10%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____(可多选)。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4.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3)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取g=10N/kg)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
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
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和G4的读数如上图 (b)所示,则G3=_______N,
G4=_______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_______N,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m3;
(3)石块的重力是_______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_______ρ盐(选填“>”、“=”或“<”)。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步骤是______(填名称)。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置5%的盐水200克,则应称取食盐________克。若在称量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该如何处理?________
(3)一位同学最后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 食盐中含有杂质 B.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残留
C. 砝码缺损 D. 食盐还未溶解完
7.小敏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是他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选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制得率。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老师指出小敏在过滤时存在操作问题,请写出两点错误: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5)用上述实验所得食盐晶体配制5%食盐溶液100.0g,配制时某同学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请你指出同学可能引起的失误原因___________。
A.食盐晶体中含其他杂质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C.用生锈砝码称量 D.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E.溶解时烧杯内部有水珠 F.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残留
8.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
(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g/cm3。
(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
9.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实验一:提纯粗盐并测定纯度”和“实验二:配制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水溶液”两个实验。
(1)请按需将图实验一中“提纯粗盐”操作进行排序:________(填字母)。
(2)实验二中,若图B所用的烧杯使用前内壁沾有水,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_____;俯视量取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
(3)对上面两个实验,表一中:配制溶液正确步骤有__________;表二中:粗盐提纯正确说法有
___________。(填序号)
10.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小杯。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都不接触。
(1)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_______F丙(填“>”、“=”或“<”)。
(2)然后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牛,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将比真实数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溶解的速度。科学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分别操作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甲同学研究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多少是否有关时,该实验中第3组的温度是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多少无关,请说出甲同学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研究物质溶解的速度与温度是否有关,为了获得实验结论,他还需要测量的一个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金在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等进行操作,用图①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实验过程分别如图②、③、④、⑤所示。
(1)为减少实验误差,在浸入被测物块前,要求“溢水杯内要盛满水”。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阿基米德原理将得到验证。
(3)小金深入思考发现:
①利用上述实验中的②、③,还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请用所测的物理量(水的密度为ρ水)来表示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换用会浮的木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只需将图中③的操作改成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②⑤①④③(2)17.5g (3)左盘中增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4)AB
2.(1)0.6;3.8(2)3、4;1、2、3;4、5;无关(4)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3.(1)13.9克(2)移出少量粗盐 ,直至横梁水平(3)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烧杯;食盐(氯化钠)(4)76%;过滤时部分滤液残留在滤纸上(合理即可)(5)AC
4.(1)药匙;试剂瓶塞没有倒放(2)81(3)偏大
5.(1)1.1;0.5(2)0.1;10-5(3)0.26(4)2.6×103(5)>
6(1)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 搅拌,加快溶解 (2)10;用药匙取下些食盐直至天平重新平衡(2)ACD
7.(1)搅拌,加快粗盐溶解(2)①⑤②③⑥④(3)出现较多固体(4)①未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5)CDF
8.(1)不变;失水;先快后慢,最后几乎不变(2)1.125 (3)选用更细的吸管
9.(1)BED  (2)偏小 偏大 (3)①④ ③④
10.(1)= (2)1.2 偏大 金属块离开水带有水滴
11.(1)25 (2)相同温度时,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是相同的 (3)每组中加入的溶质溶解完的时间
12.(1)在溢水杯中倒入水时,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即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 (2)F1 F2=F3 F4 (3)①F1ρ水/(F1 F2)②将木块自然漂浮在溢水杯中的水面
《水和溶液》实验探究训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