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__________杯。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
2.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与汽油混合,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与水混合;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
3.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其中__________球(选填“甲”“乙”“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4.下表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1)由表可查知,4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40克,它的意义是__________。
(2)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KNO3和KCl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3)采用任意一种操作方法,将甲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并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D.可采用升温或加水的方法
(4)请计算40℃氯化钾(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如图1所示),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长方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长方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图2所示是长方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长方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g取10N/kg)求:
(1)长方体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m2;
(2)长方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3)分析图象CD段,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6.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a:b=2:1,其中是a是__________气,证明b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7.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1)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g;
(2)40℃时,将30g 氯化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写“饱和” 或“不饱和”);
(3)将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硝酸钾__________氯化钾(填写“>”、“<”或“=”)。
8.钱塘江是杭州市自来水的水源之一,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1)自来水厂利用过滤池对江水进行过滤,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的玻璃仪器
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2)根据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__________。
A.净化后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投药消毒和加活性炭的过程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保持不变
(3)钱塘江上要新建一大桥,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现将边长2m的正方体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如图甲),钢绳拉力、物体所受浮力随着h的增大而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反映浮力随h变化图线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N。(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9.将重10N的长方体木块A放入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若在木块上放另一物块B,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如图所示,若所加物块的体积是木块的1/3,则物块B密度与木块A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
10.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试管中生成气体A,则A是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6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毫升。
11.看图回答:
(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水。
(2)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__________。
(3)南水北调工程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填序号)这一环节,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4)水循环的内因是__________。
(5)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__________。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地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1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B是电源的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__________。
(3)检验C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说明水由__________组成的。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少量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形成悬浊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区分溶液和浊液的标准是__________。
A.食盐 B.面粉 C.植物油 D.酒精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净化水的方法:①过滤;②蒸馏;③加明矾吸附沉降;④消毒杀菌;⑤活性炭层吸附。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__________。
1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2)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__________g溶液。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M、N两点均表示a物质的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__________。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的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5)将t2℃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物质_____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物质__________。
15.某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读数为2.6N,全部浸入酒精中用弹簧秤称得读数为1N。则:该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厘米3,该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g取10N/kg,酒精密度是0.8g/cm3)
16.下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甲;减少
2.①③;②⑤⑦
3.(1)C(2)A;乙
4.(1)4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40克 (2)硝酸钾 (3)ACD (4)28.6%
5.(1)2×10-2m2 (2)1.5×103kg/m3 (3)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6.(1)增加导电性,加快电解。 (2)氢气,带火星木条置于管口,打开活塞,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氢元素和氧元素/氢和氧 (3)水通电氢气+氧气
7.(1)45.6g;(2)饱和;(3)<
8.(1)漏斗 (2)D (3)② 1.6×105
9.10;3:2
10.(1)氢,正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为氧气(3)已进行一段时间(4)12
11.(1)海洋 (2)水汽输送 (3)⑤ (4)水的三态变化 (5)B
12.(1)正极(2)增强水的导电性(3)将点燃的木条靠近,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氢和氧
13.(1)AD;B;久置是否分层,分层为浊液,不分层为溶液(2)③①⑤④
14.(1)t1℃时,a与b溶解度相等 (2)70 (3)Sa>Sb>Sc (4)CD(5)a c
15.200;1.3×103;2
16.(1)漏斗;引流(2)滤纸破损(或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等)
《水和溶液》填空训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