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27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27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1 11: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庞大的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呢?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2.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学习,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秦无道,民怨起
——秦的暴政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观看视频,了解秦暴政的表现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表现1
赋税沉重:
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
1/3养家糊口
2/3上缴国家
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秦朝的一个什么社会现象?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表现2
徭役沉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四大工程
全国人口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有300万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表现3
刑法残酷
①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牵连。
②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死刑就有车裂、 腰斩、活埋等10多种。
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
材料研读: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
秦代的刑具(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表现4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前213年焚书
前212年坑儒
相关史事: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
焚书坑儒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表现5
秦二世更加残暴
指鹿为马
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姐妹;任意屠杀大臣;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并肆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壹·秦无道,民怨起——秦的暴政
社会矛盾激化
繁重的徭役
刑罚严酷
赋税沉重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的暴政
“丁男被甲,丁女传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面对如此“状况”你会怎么做?
起义!反抗!
伐无道,诛暴秦
——秦末农民大起义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夏
领导者: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经过: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遇到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押队的军官,率众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大泽乡起义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 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原因
直接原因:
(导火线)
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小思考:
假如没有大泽乡遇雨延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在秦军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建张楚政权
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起义军不断壮大
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
起义军最终失败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材料一:陈涉(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陈涉(陈胜)首事也。 ——司马迁
材料二: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示出革命首创精神和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刘邦、项羽起义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刘邦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刘邦、项羽起义
(1)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秦军王离进击路线
秦军章邯进击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巨鹿
破釜沉舟
①时:公元前207年
②地:巨鹿
③人:项羽
④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贰·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刘邦、项羽起义
(2)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进入咸阳的表现
刘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不杀秦王。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后进入咸阳。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
争天下,论英雄
——楚汉之争

叁·争天下,论英雄——楚汉之争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汉王·刘邦
(前256~前195年)
西楚霸王·项羽
(前232~前202年)
楚汉之争形势图
(公元前206~前202年)
汉军
楚军
鸿沟
叁·争天下,论英雄——楚汉之争
(1)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垓下(今安徽灵璧境内)。
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
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楚汉垓下之战形势图
(公元前202年)
典故: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叁·争天下,论英雄——楚汉之争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失民心刚愎自用,依赖武力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思考: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统治
农民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
争夺帝位
封建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斗争
重点
引导
探究
课堂小结
导致
随堂训练
1.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的夫君被征召修建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而她上演了一段流传至今“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该故事反映了秦朝(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2.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确是抢手货,这说明了什么( )
A.秦朝人不喜欢穿鞋,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酷
C.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 D.那是外来品
A
B
随堂训练
3.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地点是( )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4. 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我国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出“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请问,象棋的发明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 )
A、武王伐纣 B、淝水之战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