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16:4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广饶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5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节选
材料二: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鈴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哦,香雪》节选
1.下列关于《百合花》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出新媳妇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之情。
C.当“我”说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写出了新媳妇对“我”的不满,从而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
D.“‘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新媳妇这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伤心和内疚,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人民军队的热爱。
2.下列对《哦,香雪》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懂憬。
B.“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
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 ,“五彩缤纷” 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3.《百合花》主要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了新媳妇这个充满人性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哦,香雪》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5.下列对小说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向前跑”“彼此招呼着”“成群结队地”都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B. 文中每句都用“了”字,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了黄瓜生长迅速,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C. 这段文字在句式上长短交错,语言生动活泼,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D. 这篇文章虽然是小说,但叙述上呈现散文化特点,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6.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6分)
7.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8.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
(三)现代文阅读Ⅲ(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太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注]: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那时他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滩头。追求光明是艾青毕生的奋斗目标,这首《太阳》便是他最早写下的关于太阳的诗篇。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日出瞬息间的典型感受,通过种种联想,暗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社会存在的各种冲突及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意旨。
B.第二、三节写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复苏,诗人以丰富的画面告诉读者,太阳升起后大地上的万物都在复苏,人间充满了一派生机与活力。
C.诗人写“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让人仿佛看到动作,听到声音。“撕”字,写出了太阳的火焰之力,也写出“我”受到的伤害之大。
D.这首诗歌多处采用象征手法,讴歌太阳,讴歌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使人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中,诗人借助“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人类死亡之流”等大时空意象,以跃动的旋律,紧迫的节奏,侧面表现出日出景象的非凡气势。
B.诗歌二、三节中,生命呼吸,繁枝舞蹈,河流狂歌,蛰虫转动,城市召唤,这些充满活力的动态描写,反衬太阳滚滚而来的鲜明形象。
C.诗歌第四节,情感抒发达到极致,这是全诗各种意象延伸和推移的必然结果,一切水到渠成,把深厚的感情表现得真实、可信、有力。
D.本诗属于自由诗,追求内在的旋律美和流动美。每节字数不等,每行字数不均,韵脚亦有变化,于参差中求和谐,情感抒发浓郁畅快。
11.诗歌第一节“太阳向我滚来”中的“滚”字极具张力,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就是他对现实观照的结果。
13.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沁园春·长沙》 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意象,古代诗人经常借“月” 抒发胸怀,表达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
B.从4月27日起,长沙对橘子洲景区水上客运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治服非法载客、违规揽客等行为。
C.《女人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的作品。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D.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1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一句中“草棍儿”是借代手法,代指香雪的农村女孩的身份。
B.“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一句,“被感动得战栗”是拟人兼双关的修辞手法,既写出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又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
C.“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18.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新居落成,明天乔迁,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
光临。
B.毕业之后,我们全班同学一直对恩师十分垂念,只是由于工作忙碌,无暇登门
拜访。
C.拙作《凤凰山传奇》新成,瑕疵一定甚多,此将文稿寄您一份,敬请不吝雅正
以盼。
D.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家小女喜得贵子,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在此谨示谢
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描写了主人公香雪一段“睁眼看世界”的经历: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踏进了火车, 。
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  ①  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  ②  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  ③  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  ④  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     )。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19.下列填入文中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一个泡沫塑料文具盒。
B.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向往已久的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C.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D.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20.请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3分)
四、写作
22.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复杂记叙文。
要求:(1)自选一位中华历史人物或当代中华名人,将题目补充完整,合理想象与联想,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生活一天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2)叙事完整,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书写规范,不得套作或抄袭。
语文答案
一、(一)1.C(解析:C“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错误,应为“表现出新媳妇的内疚、悲痛之情”。 )
2.B(解析B.“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错,“迎候远方的贵宾”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羡慕,“接受检阅”,是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关注、认可,而非把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谦卑好客。)
3. (6分)①动作描写。“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劈手夺过被子”。②神态描写。“异样地瞟了一眼”“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③语言描写。“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 通过这些描写,体现了新媳妇内心的悲痛和对小通讯员的崇敬。(1条2分,答出3条既得满分)
4.(6分)①体现人物形象,通过香雪执意要得到铅笔盒,不白拿女学生的铅笔盒,表现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②铅笔盒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③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1条2分,答出3条既得满分)
(二)5.D(解析:D“平实质朴,不事雕琢”不对)
6.(6分)①“友善”,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②“调皮可爱”,“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③“乖巧”想吃粘糕,又听话。④“矜持”,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1条2分,答出3条既得满分)
7.(6分)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1条2分,答出3条既得满分)
8.(6分)
(1)选“磨房里外”。
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2)选“冯歪嘴子”。
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9.C(不是写“我”受到很大的伤害,而是写“我”将在撕裂中再造新的灵魂。)
10.B(不是反衬,是烘托。)
11. ①“滚”本身有“翻滚”“滚动”之意;(2分)②在这一句话中“滚”字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不可阻挡的气势;(2分) ③抒发了作者内心激动欣喜、热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光明必然到来的坚定信念。(2分)
二、(一)12.C (C. “怨天尤人”一词不当,作者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时代,深为时局和民生担忧,所以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忧国忧民”。)
13. ①首联写登高之景: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水清沙白的小洲上,鸟儿在盘旋。②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寥、肃杀悲凉之秋景,③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条2分)
(二)14.(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开放性,答案不唯一)
三、(一)15.C(A项,“提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问题”。B项,搭配不当,把“治服”改为“治理”。D项,不合逻辑,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16.B(A.“是借代手法”错误。“草棍儿”应该是指类似于发卡的东西,写出了农村女孩生活的俭朴。C.“运用了排比”错误。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写她们的声音和笑貌,富有感染力。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用“冷静”修饰“铁轨”,赋予铁轨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修辞。)
17.B(A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C项,把括号移至句末句号前,去掉括号内的句号。D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原句“环视群山”和“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是并列分句,故用分号。)
18.C(A“乔迁”用于贺人搬往新居,不能用于自己。B“垂念”称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多用于长辈或上级对自己,此处应改为“感念”。D“贵子”是敬辞,称人的儿子,不能用来称自己女儿的儿子。)
(二)19.C(多重定语语序: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20.萌发 心甘情愿 可望而不可即 出人意料(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①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②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③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④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21.这让香雪感到委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联系上下文语意,下文“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是对本空的进一步解释,“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中,“委屈”一词反复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本空所填的关键词语是“香雪”“委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