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1 11: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二单元小结:上古文明的比较
文明类型 文明类型 (地域) 经济特征 政治特征
古代亚非文明 大河文明 小农经济为主 君主专制、
奴隶制
古代欧洲文明 海洋文明 商品经济发达 民主政治、
奴隶制
1、导致文明差异的重要因素:地理因素 2、认识: 文明具有多样性、区域性;古代文明间不断交往;要尊重、包容不同的文明;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
1
一、基督教的兴起
1.时 间:
2.地 点:
3.创始人:
4.教 义: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5.发 展:
教堂大钟尚未敲,农夫田间挥铁锹;
一旦弥撒钟声响,齐向上帝作祈祷。
——JK.Millet
《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农民生活研究》
(1)材料中的“教”指的是什么?为何要“向上帝祈祷”?
(2)阶级社会宗教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耶稣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在精神上控制人们,维护统治地位。
知识点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395-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395-1453)
法兰克王国
拜占庭帝国
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统治措施及作用:
481年
克洛维
克洛维
措施 作用
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保留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的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不断扩张
推动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得到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三、封君与封臣
1.产生:
无偿地赏赐土地变为得到土地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2)内容:
(3)结果:
2.发展:
(1)时间:
3.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及其特点: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土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11世纪,以土地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八世纪前期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安全;为封臣提供保护。
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思考: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上下级,对于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1)奠定了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促使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
4.封君与封臣制度的影响:
(2)封建主仰仗经济和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加剧,导致混战割据局面的出现。
四、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不存在隶属关系)
西欧庄园
考点
2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形成的时间、特点:
2.庄园的人员构成:
11世纪
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西欧)庄园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资本主义兴衰史》
领主:
佃户:
庄园的主人,拥有庄园全部土地所有权。
由自由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构成,以耕种领主土地为生。
点拨:这是封建制的萌芽,它有别于奴隶制。
3.庄园的土地划分
耕地
共用地 自营地
份地
领主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
佃户以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和向领主交纳捐税为条件取得。
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的林地、荒地,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领主和佃户的关系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相互交织。
(2)领主给佃户提供份地和保护,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3)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 庄园法庭
1.基本信息:
(1)主持者:
(2)特点:
领主或领主管家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开庭时间和地点。
2.作用
(1)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2)维护领主的利益。
(3)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的利益,限制领主的特权。
(4)审判依据:
(3)惩罚方式:
处以罚金(归领主)
习惯法或村法
点拨:古代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变化
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考点
3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2.城市的重新兴起
(1)时间:
(2)原因:
10世纪
①农业技术提高
②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③商业贸易发展 ④人口增长
(4)形式:
(5)影响:
城市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特许状”
积极:削弱了领主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工商业获得发展,巩固王权;
局限: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组成:
3.获得条件:
2.来源:
手工工匠和商人
农民和农奴逃离庄园而来
农奴在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4.从事的行业:
城市居民
手工业者
商人
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作坊也是店铺。
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市民阶层
(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早期资产阶级
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①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②形成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③促进了大学的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大学的兴起
1、背景
12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人西欧。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大学的自治地位表现
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大学课程设置
②专业课程
①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法学、医学和神学
如何评价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大学的兴起
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比较 中国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认识
时间
政治 经济 城市 思想 文化 公元前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一家一户为主
城市规模大;
以政治职能为主。
公元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
等级森严、教权与
世俗权力斗争激烈
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具有政治体制成熟、经济结构稳定、思想文化繁荣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绵延数千年的主要原因,也是禁锢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枷锁。正是由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黑暗,才刺激人们寻求近代社会的曙光,促进其发展。
文学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庄园为主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以经济职能为主。
神学占统治地位,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
核心素养
西罗马帝国(395-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395-1453)
法兰克王国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考点
4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涵盖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
(1)拜占庭帝国版图
(2)拜占庭帝国发展原因
①农业比较发达。
②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1.拜占庭帝国的发展
(3)拜占庭帝国的发展表现
经济活跃,社会稳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首都,能和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
——《全球通史》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分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查士丁尼及《罗马民法大全》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做“会说话的工具”。
2.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仍然承认奴隶制。
进步性:
局限性:
古代罗马人的法学成就
进展 时期 名称 影响
起源
发展
完善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拜占庭帝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经济法
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法学的渊源
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欧洲民法的基础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根据材料,思考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内因:长期战争导致财政枯竭;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外因:外族的不断入侵
拜占庭帝国的评价
①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②对世界: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③对欧洲: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