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难点复习讲练卷:微粒及元素
复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并会运用其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2、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联系和区别;
3、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4、掌握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
一、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 名师点睛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 分子及其特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同;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不断运动
原子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原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间有间隔、不断运动;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不带单位;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 离子及其形成过程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联系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注意: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一般情况下所有金属和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碳C,硫S,磷P,硅Si)、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多数的液体和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金属与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NaCl、CuO、CaCO3等)由离子构成。
【中考真题训练】
1.(2021·湖南娄底)“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不带电
【答案】A
【解析】“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A。
2.(2021·山东临沂)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故选C。
3.(2021·内蒙古赤峰)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此选项不正确;B、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此选项不正确;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此选项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微粒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故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
4.(2021·湖北襄阳)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B
【解析】A、花香四溢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此说法错误;B、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此项正确;C、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的一种性质,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说法错误;D、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此说法错误。故选B。
5.(2021·辽宁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NaCl B.C60
C.Ne D.H2O2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正确;B、C60由碳60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C、氖是稀有气体,由氖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D、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
6.(2021·河北省卷)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D。
7.(2021·湖北黄石)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答案】C
【解析】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故选C。
8.(2021·湖南邵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C
【解析】A、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联系和区别
1.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2.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图各部分的含义: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5.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6.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中考真题训练】
9.(2021·湖南益阳)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1个电子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0 D.钠原子的核外有2层电子
【答案】B
【解析】A、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故A错误;B、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B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无法确定中子数,故C错误;D、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有3层电子,故D错误。故选B。
10.(2021·广东广州)下图为锶(Sr)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B.B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7个电子
C.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Br D.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2Br
【答案】A
【解析】A、S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说法正确;B、Br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说法错误;C、S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Br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说法错误;D、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说法错误。故选A。
11.(2021·山东烟台)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C.②属于金属元素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答案】D
【解析】A、②③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一种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②是钠离子,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不是阳离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2.(2021·辽宁中考)A~D是不同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E是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1)A~D的粒子中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
(2)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
(3)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汞元素属于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1)3 (2)C (3)200.6 金属
【解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不同就是不同的元素,故①填:3;(2)A原子是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原子,不易得失电子,B是离子,C是氩原子,也属于稀有气体原子,D是镁原子,易失去电子,故②填:C;(3)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故③填:200.6,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④填:金属。
12.(2021·湖南常德)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答案】C
【解析】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①对应的元素是F,④对应的元素是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C。
三、元素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必背考点】
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数不论个数)。
2、分类:
(1)金属元素:“钅”(金和汞除外);最外层电子数1-3;
(2)非金属元素:“气”“氵”“石””;最外层电子数4-7;
(3)稀有气体元素:He、Ne、Ar;最外层电子数8(He、2个);
3、元素符号:(1)书写:拉丁字母;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一个字母的大写,二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宏观:一种元素。
(3)意义: 微观:一个原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④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
4、元素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是O;Si;Al;Fe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个横行叫周期,共7个横行,即7个周期; 每个纵行叫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合成为1个族);
(2)信息:
A是原子序数、 B是元素符号、
C是元素名称、 D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规律: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中考真题训练】
13.(2021·湖南娄底)下列物质中含金属元素的是( )
A.CO B.H2O2
C.HClO D.AgCl
【答案】D
【解析】A、CO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B、H2O2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C、HClO中含有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D、AgCl中含有银元素和氯元素,其中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
14.(2021·江西省卷)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铝 B.铁
C.钙 D.氧
【答案】D
【解析】A、铝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铁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C、钙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D、氧含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D。
15.(2021·湖南株洲)在元素周期表中,“钡”的信息如图所示,图中不能直接体现的信息是( )
A.中子数 B.元素符号
C.原子序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表示元素符号,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直接体现的信息是中子数,故填A。
16.(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合金,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钛的原子序数是22 B.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2
C.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答案】D
【解析】A、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钛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钛的原子序数是22,说法正确;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2,说法正确;C、钛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D、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钛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钛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7.8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故选D。
17.(2021·湖南湘潭)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左图是1至18号元素、右图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左图中,X=______。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
(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______依次递增(写一种即可)。
【答案】17 失去 Sr2+ 质子数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X是氯元素的质子数,所以是17;(2)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因此锶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Sr2+;(3)根据题意可知,从左到右,同一周期的质子数依次增加。
18.(2021·湖北十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部分元素周期表信息回答问题:
(1)图1中A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值为___________;
(2)图1中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标出该元素在图2中的位置:___________(填序号);
(3)镓元素广泛应用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它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填序号)___________位置的元素相似。
【答案】31②①
【解析】(1)图1中A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X=2+8+18+3=31;(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其所在周期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其所在组数,图1中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三个电子层,在第三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第IV组,该元素在图2中的位置:②;(3)最外层电子绝对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镓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最外层有三个电子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它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①位置的元素相似。
19.(2021·湖南株洲)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1)1号元素原子与17号元素原子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12号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
【答案】(1)HCl;(2);(3)Mg2+
【解析】(1)1号元素为氢元素,17号元素为氯元素,它们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2)8号元素是氧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氧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12号元素是镁元素,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形成的离子符号为:Mg2+。
20.(2021·湖南邵阳)中科院已研制出石墨烯芯片,石墨烯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碳。请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碳是第___________周期的元素;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
(3)与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②和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二;(2)12.01 ;(3)③;(4)NaCl
【解析】(1)由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碳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碳是第二周期的元素;(2)有元素周期表碳元素的单元格可知:碳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与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③;(4)②是钠离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④是氯离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②和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
21.(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8号元素的离子符号______。
(3)写出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10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______(写名称)。
(4)由原子序数为8、11、16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30.97 ;非金属;(2)O2- ;(3)甲烷;(4)Na2SO4 ;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2)8号元素是氧元素,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氧离子表示为:O2-;(3)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10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甲烷,每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构成,且每个分子含6+4=10个质子;(4)8号元素是氧元素,11号元素是钠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由原子序数为8、11、16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可以是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
四、符号周围不同位置数字意义
1、在符号前面:表示几个粒子。如1)2H2O:2个水分子;2)2H:2个氢原子;3)2H+:2个氢离子。
2、在符号右上角:表示1个离子带的电荷数。如:Fe3+: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3、在符号的右下角:表示1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如H2O: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4、在符号的正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如: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中考真题训练】
22.(2021·山东泰安)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
【答案】D
【解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B、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不符合题意;C、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D、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符合题意。故选D。
23.(2021·湖北武汉)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H表示2个氢分子 B.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NH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D.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C
【解析】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H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铵根离子是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铵根离子表示为:,不符合题意;C、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故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符合题意;D、铝元素是13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铝离子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故其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核内质子数为13,故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2021·湖北黄石)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N2表示4个氮原子
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表示一个碳酸根
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答案】D
【解析】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N2表示2个氮分子,不符合题意;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l-中的“-”表示1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C、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D、H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符合题意。故选D。
25.(2021·云南昆明)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氢原子___________。
②2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
③钾离子___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5”表示___________。
②“2”表示___________。
【答案】3H 2NO2 K+ O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5价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磷原子个数为2个
【解析】(1)①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填:3H。②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填:2NO2。
③一个钾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略不写,故填:K+。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2)①元素符号上方数字表示化合价,故填: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5价。②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含某原子个数,故填: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磷原子个数为2个。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2
8
7
+17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
MgO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