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二氧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实质。
2. 说出光合作用及其意义。
想一想,议一议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
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通过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后来的科学研究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气体。
一.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都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除水以外,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探究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一.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二.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材料用具:
两个玻璃皿、两个广口瓶、两个烧杯、两枝带叶子的枝条、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清水
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要让皮肤接触它。
四.实施计划:
1.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在乙培养皿中加入等量清水。
2.在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
3.几小时后,各取甲乙装置中的一片叶子,分别编号甲乙,然后放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清洗。
4.在甲乙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观察。
讨论
1.用碘液处理甲叶片和乙叶片,你认为哪个装置中叶片不变蓝?
答:将叶片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讨论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1.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了气泡——氧气
2.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伸进试管口,燃烧的情况是——卫生香复燃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
水
淀粉
氧气
有机物
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光
三.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种植过稀:没有充分利用光照而造成浪费;
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挡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堂检测
1.从物质转变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B. 使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 使气体转变为固体
D.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C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
A. 有机物、能量和水
B. 有机物和氧气
C. 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
D. 水、二氧化碳和能量
B
3.能直接或间接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是( )
A. 微生物
B. 动物
C. 绿色植物
D. 森林
C
4.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发展和繁行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绿色植物的全部器官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可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
5.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所有实验,需要用一些检验及处理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氧气产生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有淀粉时,可使棕黄色的碘液变蓝
C.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用直接加热酒精的方法,可脱去绿叶中的色素
D
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
7.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细胞壁
D. 液泡
B
8.在大棚种植瓜果、蔬菜的过程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提高产量。其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能够( )
A.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D.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B
9.麒麟西瓜品质优良,采用温室育苗等手段可以使西瓜冬天上市、增产增收。下列对于瓜农在西瓜种植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合理施肥——提供植物所需有机物
C.幼苗移栽时减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
D.育苗时覆盖地膜——提高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B
10.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下列方式不利于提高产量的是( )
A.向温室通入二氧化碳
B.提高温室的氧气浓度
C.增大温室的昼夜温差
D.夜晚适当进行补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