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东汉的兴衰
1.(2022·云南文山·七年级期末)汉朝是“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即汉朝分为东汉与西汉,这是以两汉都城的方位来进行区分。东汉的都城是(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成都
2.(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光武帝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恒 D.刘秀
3.(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其中下列人物谁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
A.刘邦 B.刘秀 C.张骞 D.王莽
4.(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文物出土于四川广汉,反映的是东汉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于( )
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A.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王莽新朝时期 D.汉光武帝时期
5.(2022·云南大理·七年级期末)东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6.(2022·云南红河·七年级期末)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7.(2022·云南文山·七年级期末)东汉中后期,朝政黑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游离失所,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导常尖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昏庸 B.天灾人祸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外族入侵
8.(2022·云南玉溪·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9.(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横行霸道,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一个皇帝。这体现了东汉
A.宦官乱政 B.外戚专权 C.文官主政 D.文化专制
10.(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材料描述的是哪次农民起义(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1.(2022·云南德宏·七年级期末)东汉顺帝末年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童谣意思是说正直无私的人下场悲惨,邪曲之徒却享尽富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臃肿 B.豪强地主横行
C.天灾与农民起义并存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2.(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汉灵帝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太监被称为“十常侍”,对上忽悠皇帝,对下鱼肉乡里,而灵帝却公然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其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宦官专权 C.幼主即位 D.外戚专权
13.(2022·云南曲靖·七年级期末)东汉中后期,朝政黑暗,政治一片混乱,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 B.皇帝昏庸愚昧 C.自然灾害频繁 D.地方军阀割据
14.(2022·云南红河·七年级期末)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皇帝早夭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改朝换代频繁 D.中央集权强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C项正确;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排除A项;长安、洛阳不是东汉的都城,排除BC项;三国中国的蜀国定都成都,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而选项A刘邦是汉高祖;选项B刘彻是汉武帝;选项C刘恒是汉文帝;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 ,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B项正确;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C项;王莽建立了新朝,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建立后,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农婢,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冗官,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D项正确;汉高祖、 汉武帝均是西汉人,王莽新朝之后出现东汉,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光武帝刘秀采取一些稳定社会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强对官吏的官吏,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阶级矛盾等,社会上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A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排除B项;“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时期,排除C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选B;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7.C
【详解】东汉中后期政权统治的最大特点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一状况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C项正确;皇帝昏庸、天灾人祸不是导致材料中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和B项;东汉中后期没有面临外族入侵,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企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国家陷入混乱、政治十分黑暗的统治之中。D正确;ABC不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的表现,排除;故选D。
9.B
【详解】根据“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等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本题中属于外戚专权,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可得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在东汉后期所爆发的黄巾起义,故B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排除A项;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排除D项;故选B。
11.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奸佞之辈,趋炎附势,反倒封侯拜相。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黑白颠倒的社会混乱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D符合题意;官僚机构臃肿,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豪强地主横行,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天灾与农民起义并存,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详解】材料“汉灵帝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太监被称为‘十常侍’,对上忽悠皇帝,对下鱼肉乡里,而灵帝却公然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其反映的史实是宦官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社会趋于动荡,王朝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东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其主要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A项正确;皇帝昏庸愚昧、 自然灾害频繁、地方军阀割据不是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项正确;皇帝早夭是原因,不能说明其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表格是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未显示其他朝代,排除C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