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云南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云南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1 15: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3.(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改铸五铢钱
4.(2022·云南文山·七年级期末)出现“推恩令”“刺史”“盐铁官”三词,你能联想到
A.秦始皇的暴政 B.汉武帝大一统
C.社会大变革 D.晋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5.(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下面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汉武帝实行了( )
A.郡县制 B.“推恩令” C.行省制度 D.重文轻武政策
6.(2022·云南玉溪·七年级期末)“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7.(2022·云南保山·七年级期末)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
A.发展小农经济 B.控制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巩固大一统
8.(2022·云南红河·七年级期末)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 主要大事记录
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 17岁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建元二年 公元前139 18岁 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建元三年 公元前138 19岁 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五年 公元前136 21岁 置五经博士。
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 22岁 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9.(2022·云南曲靖·七年级期末)从汉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的思想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0.(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儒家学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为中央集权的历史时期,秦朝“焚书坑儒”,汉朝却将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以下措施中,确立儒学主导地位的是(  )
A.开拓交通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文字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1.(2022·云南曲靖·七年级期末)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12.(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某同学要以“西汉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事件中,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  )
A.盐铁官营 B.兴办太学 C.休养生息 D.统一度量衡
13.(2022·云南文山·七年级期末)西汉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强大起来,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到哪一位皇帝时达到鼎盛?(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2022·云南红河·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等级示意图?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是哪一制度的产物?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皇帝实现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汉武帝“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措施。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5.(2022·云南大理·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此项制度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是谁?“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秦王扫六合”完成后,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这两项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汉武帝在“守业”中采纳谁的什么建议解决了王国问题?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16.(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人物姓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顺应自然( ) 以法治国( ) 兼爱非攻( ) 仁者爱人( )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3)材料三反映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主张?对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17.(2022·云南文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为汉代讲经图。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请当时的大儒为太学生讲解儒学经典。在汉朝有时候一些皇帝也会参加太学授课。太学生们以儒家思想点评时政,被称为太学清议。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言论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示现象表明这一时期儒学在教育中居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地位?
18.(2022·云南大理·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核心思想是什么?作为一位大教育家,他在教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孔子创立的学派,还有其他哪些学派?(至少列举2个)分别有什么主张?
(3)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与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有何影响?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
——《汉书·武帝纪》
(4)材料二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有何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孔子创立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意义?
19.(2022·云南德宏·七年级期末)思想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1)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要了解孔子的言行,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孔子名言。
(2)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3)请写出“诸子百家”中除儒家之外的一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0.(2022·云南德宏·七年级期末)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以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评价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时说:“它以恢弘的气度、尚法的精神,统一六国,首次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中的“王朝”的建立者是谁?他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说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经济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请概括秦汉统治者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21.(2022·云南临沧·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
材料三:汉武帝执政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政治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因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推行了什么制度?思想方面的措施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面对百废江山如何整理?在他之后的继承者继续推行他的政策出现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4)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一个作出评价。
22.(2022·云南昭通·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秦始复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活用下来。
评述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武帝“大一”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赞帝王功绩】
秦始皇 汉武帝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
参考答案:
1.A
【详解】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通过这项措施,王国的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
2.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社会变革缓慢进行时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指夏商周时期,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A
【详解】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实力,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A项正确;实行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改铸五铢钱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B项正确;A、C、D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据柱状图数据可知,西汉初期,封国的人口远多于中央的人口,中央辖郡数量远少于封国辖郡数量,这反映出封国的实力高于中央的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大大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元朝设立设立行省制度,排除C项;宋代奉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巩固和发展大一统。C项正确;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始皇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大一统,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D项正确;发展小农经济不是汉武帝采取材料措施的目的,排除A项;控制思想文化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扩大地方权力与材料措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40,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由此可见,表格中?处应填的是汉武帝年纪。ACD与大事年表信息无关,故选B。
9.C
【详解】据材料“从汉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的思想”可知,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汉代时期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道家思想在汉初成为治国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学派逐渐淹没失传,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开拓交通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颁布“推恩令”针对的是王国问题,排除B项;统一文字是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符合题意;汉高祖时期经济衰退,没有达到鼎盛时期,A不符合题意;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但是没有达到鼎盛局面,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A项正确;兴办太学是文化,文帝景帝休养生息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强大起来,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到汉武帝时达到鼎盛。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D项正确;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排除A项;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没有达到鼎盛时期,排除BC项。故选D项。
14.(1)朝代:西周。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中央:设立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3)措施:实施“推恩令”。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积极作用:维护、推动、促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了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2)
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有: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
根据材料“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知,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是:维护、推动、促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5.(1)西周;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嬴政;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主父偃、“推恩令”建议;盐铁专卖;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结合所学可知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可从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进行回答。
(2)
根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是指嬴政;“诸侯尽西来”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可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行回答。“秦王扫六合”完成后,在中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度。
(3)
根据材料三的图1可知是统一文字为小篆;图2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这两项措施对秦朝的影响为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
根据材料四“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守业”中采纳主父偃实行推恩令的建议,诸侯可以将土地分封给子弟,削弱了王权,解决了王国问题。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盐铁官营的措施。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可从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进行回答。
16.(1)百家争鸣。
(2) 顺应自然(庄子) 以法治国(韩非) 兼爱非攻(墨子) 仁者爱人(孔子)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4)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成分应该继承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分析】(1)
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顺应自然(庄子);以法治国(韩非);兼爱非攻(墨子);仁者爱人(孔子)。
(3)
根据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因此材料反映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对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产生的影响,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成分应该继承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等。
17.(1)孔子;儒家学派;仁。
(2)居于主导地位;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分析】(1)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仁”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上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因此,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仁者,爱人。”可知是孔子的思想言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其核心思想是“仁”。
(2)
汉代儒学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汉武帝兴办太学。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请当时的大儒为太学生讲解儒学经典”可知是汉代儒学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请当时的大儒为太学生讲解儒学经典。”和所学可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18.(1)儒家学派、“仁”、创办私学或主张有教无类。
(2)道家、法家;道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董仲舒;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核心思想是“仁”,作为一位大教育家,他在教育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办私学或有教无类。
(2)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孔子创立的学派,还有其他学派,如墨家、道家、法家等,从中列举2个。主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以法治国。
(3)
根据所学可知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与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学术繁荣局面是百家争鸣;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的影响为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
根据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结合所学可知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可从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来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回答孔子创立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的意义。
19.(1)“仁”《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百家争鸣。
(3)墨子;“兼爱”“非攻”。
(4)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孔子的名言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
依据材料二的“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3)
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4)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嬴政(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
(3)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都加强了中央集权;都对国家的统治进行了积极探索;都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解析】(1)
根据“统一六国”可得出是秦朝的嬴政(秦始皇);结合所学可得出,统一后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
从图片的内容可得出他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
(3)
根据“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可得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4)
结合材料,可得出秦汉时期都加强了中央集权;都对国家的统治进行了积极探索;都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21.(1)嬴政(或秦始皇);郡县制;焚书坑儒。
(2)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秦王是指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推行了郡县制度。思想方面的措施实行焚书坑儒。
(2)
根据材料二“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百废江山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在他之后的继承者继续推行他的政策出现了一个治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推行“推恩令”、思想方面的措施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对“秦皇汉武”即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人选取一个进行评价。如选取秦始皇。结合所学可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行评价。
22.(1)文字、货币、度量衡。(任意网点即可)
(2)表现:汉武者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人鼎盛时期。原因:客观一汉初的休养生息为内汉进人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一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
【分析】(1)
内容:根据所学可得出,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任意两点即可)
(2)
表现:根据所学可得出,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统一铸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汉初的休养生息为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等角度作答。
(3)
秦始皇:根据所学可得出,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汉武帝:根据所学可得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
评价: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