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快点起床,再不起来就迟到了。
今天降温,多穿点衣服。
你怎么还在睡觉,快点去刷牙洗脸吃早餐。
作业带了吗?铅笔盒带了吗?
今天有体育课,要穿运动鞋。出门带好口罩。哎呀,你怎么还没好?快点快点。
跟你说作业要带好,这个怎么在这里啊?好了没有呀?快点快点,出门了,要迟到了……
妈,你好烦!
史铁生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任务一:朗读全文,厘清事情脉络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任务二:分析文中的“我”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筛选有用的信息——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绝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母亲说带我去看花:
烦躁
→暴怒无常、自暴自弃、消极厌世
史铁生:
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8岁自愿去陕北延安一带插队;
20岁因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
被命运扼住咽喉,
将消极变为日常。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一找细节。
任务三:品读母爱的细节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语动心神
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所作出的反应和动作。
神态描写:描写人物面部表情。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面貌。
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问: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吐着血。
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
→身患重病、病入膏肓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吐着血。
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
又悄悄地进来
动作描写总结:
→母亲所做的事情都是小心翼翼,表现了母亲的体贴、慈爱、坚忍、细心,体现了深沉隐忍的母爱。
她又悄悄地出去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
悄悄地躲出去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坚强、无私、执着
眼边儿红红的
神态描写总结:
心理描写总结: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细心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顽强、睿智、无私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语言描写总结: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儿子身上,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养花。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身痛+心痛 双倍的痛苦
结构作用:为下文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
插叙:暂停原叙述,插入一小段新的叙述。一般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挡住窗外的落叶,这是一个细心,耐心的母亲。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是一个慈爱,无私的母亲;
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这是一个坚忍,耐心的母亲;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母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一个睿智的母亲。
任务三:品读母爱的细节
面对这样伟大、坚忍、睿智的母爱,史铁生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他终于拿起笔写下了这篇回忆母亲的散文,作者在回忆母亲时,流露出了哪些情感?
任务四:感悟作者情感起伏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怀念、悔恨、愧疚、悲痛、痛悔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史铁生《合欢树》
任务五:感悟“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我”有什么样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任务五:感悟“好好儿活”
探究1:母亲几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为什么母亲要带我去看菊花?
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的活着。 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
探究2:史铁生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了吗?
【之前的态度】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淡雅”展示了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高洁”显露了高尚纯洁的品格风骨,“热烈而深沉”表现了饱满深厚的思想感情,“泼泼洒洒”更是写出了无畏的气概与神色,这一段对菊花的描写,绘出了生命的真谛。不论经历多少坎坷、磨难,都要用积极、乐观、洒脱的心态面对未来,活出自身的精彩,绽放生命的光芒。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苗向东《史铁生的微笑》
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在苦难的生命里,史铁生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还有2部电影剧本。他是两届鲁迅文学奖的得主,多次获得老舍散文奖、传媒文学成就奖、青年文学奖等各大文学奖项的肯定。
文学创作:成就颇丰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得主史铁生授奖词(节选)
人格精神:影响深远
活出对社会、人类的担当
史铁生的 “好好儿活”
活出自己生命的坚强
活出对亲人、家庭的责任
母亲的“好好儿活”
儿子的“不好好活”
儿子的“好好儿活”
这是一份有责任的母爱,她用自己的生命让孩子勇敢面对自己有缺憾的生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生!
任务六: 秋天的怀念
探究:标题能否换成《怀念母亲》?
1.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2.深层含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坚韧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标题含义题答题思路:
1、表层含义: 字面义语境义
2、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21岁
双腿瘫痪
回到北京
18岁
下乡插队
16岁
毕业于清华
大学附属中学
26岁
母亲去世
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30岁写作本文《秋天的怀念》
40岁
创作《我与地坛》
被誉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47岁
被确诊为尿毒症
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59岁
突发脑溢血去世
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
走进作者:史铁生
“我的职业是生病,业务在写作。”
(1951—2010)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母爱像一首诗,幽远纯净;母爱像一首歌,轻吟浅唱。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七年级(1)班开展以“母爱 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6分)
1.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女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活动中,同学们要收集赞美“母亲教子”的故事,你觉得下列哪个故事不太合适?(2分)( )
A.曾子杀猪 B.孟母三迁
C.岳母刺字 D.画荻教子
核心素养
A
2.班长说:“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都应该好好孝顺她,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外,还可以为她做哪些事呢?”此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少于两件事)(2分)
示例:放假帮母亲做些家务,陪母亲聊天解闷
3.近年来,“新孟母教子”愈演愈烈,如不少母亲到孩子就读学校的附近租房陪读,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不少于30字)(2分)
示例一:认同。一方面,母亲陪伴在我身边,便于对我日常生活的照顾,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可及时纠正我学习和生活上的缺点、错误,鼓励、帮助我回到正轨。 示例二:不认同。母亲的陪读,将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包办,看起来是帮我争取充足的时间学习,但久而久之让我事事依赖母亲,不利于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4.只有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才能在写作时写出足够的细节以表现人物特征或表达内心情感。父母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不妨就从他们开始写起。请以《爸爸的背影》或《妈妈的背影》为题,写一个小片段。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150字左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