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应
导入新课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应
第一部分
发源于泥土中的智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延迟符
1、农村的呼吁
一、源于泥土中的智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问题一:小岗村的农民们在呼吁(要求)什么?
分田到户之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什么样?
1、农村的呼吁
一、发源于泥土中的智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天9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一共20户人家,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摘自赵海均《30年》
材料二: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问题二:分田到户之后,农民们的生产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2、改革的成效
材料四:
大包干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
一、发源于泥土中的智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五:
2、改革的成效
一、发源于泥土中的智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是分田到户?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归国家(公有制)
户
人民公社
集体耕种
生产成果归集体所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国家的回应
一、发源于泥土中的智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2年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的,是一次认识上的大突破。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彻底地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三:面对农民的呼吁,国家如何应对?
3、国家的回应
一、发源于泥土中的智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
安 徽
内蒙古、贵州、广东
全国
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800斤,已接近世界水平。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第二部分
苏醒于车间中的动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延迟符
1、国企的呼吁
二、苏醒于车间中的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自主学习:
结合材料研读P40,指出国营企业的呼吁的问题有哪些?
小组合作探究:
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改变国营企业僵化
的局面,刺激企业的发展活力呢?
2、国家的回应
二、苏醒于车间中的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管得太多
国家
企业
工人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吃大锅饭
没有经营自主权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
经营责任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3、改革的成效
二、苏醒于车间中的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调研:
调查国企淮北发电厂的体制改革成果
第三部分
重生于体制中的自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延迟符
1、市场的呼吁
三、重生于体制中的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的呼吁是什么?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国家的回应
三、重生于体制中的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社会
市场经济
以市场为经济主体,政府基本不参与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
计划经济
以国家为经济主体,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公有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基础作用)
(宏观调控)
3、改革的成效
二、苏醒于车间中的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部分
再创于盛世中的繁荣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延迟符
四、再创于盛世中的繁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语
改革的思考
四、再创于盛世中的繁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呼
全面深化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村
城
市
市
场
新时代
开端
转
移
目
标
深化
应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新时代我党仍将继续响应人民的呼吁,高举改革的旗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带领中国人民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