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温度
一
一、海水的温度
1.热量收支
海水温度变化
海水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
热量来源(收)
热量支出(支)
(1)垂直分布
读图3.8,思考: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
1千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1千米以下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
几乎不受太阳辐射影响,也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热量
一、海水的温度
2.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2)纬度(水平)分布
一、海水的温度
2.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受太阳辐射影响)
太阳辐射
水平分布规律:
一、海水的温度
2.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纬度(水平)分布
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海水运动(洋流)
(3)季节分布
一、海水的温度
2.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季节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探究:比较40°N和40°S表层平均海水温度的高低,并解释原因。
海陆分布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1月
大气运动(冷气团)
问: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洋流
暖流
寒流
高
低
海水温度
低
高
夏季
冬季
季节
纬度
高纬
低纬
水深
深层
表层
一、海水的温度-影响因素(小结)
纬度、季节、水深、洋流。
一、海水的温度
2.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垂直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水平变化规律
纬度(太阳辐射)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北半球同纬度水温比南半球偏低
暖流流经海区水温偏高,寒流反之
纬度(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海陆分布
洋流
空间分布规律
时间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知识归纳
一、海水的温度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深度差异:海洋表层的温度较为适宜,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1)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③季节差异:海温变化导致某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②纬度差异: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生活在低纬度的罗非鱼
生活在中高纬度的鳕鱼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一、海水的温度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
一、海水的温度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调节气温
①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②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③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7.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随纬度升高递减;
由南往北,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越低。
(3)思考M点所在海区等温线弯曲特点,并比较M点与同纬度海区温度差异。
往高纬凸;M点较同纬度海区温度高。
(2)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1)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半球。
北半球
随堂训练
海水的温度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同一季节: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聚集地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有不同类型的生物
海水温度的变化影响海洋生物季节性移动
高纬度海域,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全球尺度: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深度差异:1000米以上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1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对海洋生物
对气候特征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
对海洋运输
区域尺度:沿海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知识归纳
海水的盐度
二
一、海水的盐度1.海水盐度及其影响因素(1)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总量。盐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温度
降水量
蒸发量
河流汇入
温度越高
盐度越高
降水量越大
盐度越低
蒸发量越大
盐度越高
入海径流越大
盐度越低
问:河流汇入一般影响哪里的盐度?
沿海地区
气候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有河流入海,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近岸地区:入海径流
如右图显示夏季长江入海水量巨大,使长江口海域等盐度线呈舌状或口袋状向外海凸出。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一、海水的盐度
2.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海域递减
读图3.12 说出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为什么?
课堂思考
(2)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但盐度并不是最高的,为什么?
(3)600N海区的盐度远低于600S海区的盐度,为什么?
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赤道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
600N附近陆地面积广,有大量径流汇入,稀释了海水盐度
盐度低
红海
波罗的海
盐度高
材料一: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探究:盐度的影响因素
撒哈拉沙漠
鲁卜哈利沙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课堂活动
红海地区全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波罗的海地区全年温和湿润,蒸发较弱。
红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入海河流较少,海水盐度高;
波罗的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入海河流较多,海水盐度低
1、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2、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3)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课堂活动
红海自身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红海和波罗的海水道都非常狭窄。
水道狭窄不利于水体的交换,反而有利于原水体的盐度保持。
红海:
1.地处副热带,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2.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3.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波罗的海: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2.以温带海洋气候为主,降水丰富
3.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4.海域较为封闭,与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4)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1)海水晒盐
一、海水的盐度
3.人类对海水的利用
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问:盐场的形成条件?
思路:水少到极致则成盐;一片平地则为场。
(1)气候:气温高, 蒸发旺盛;
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多晴天;
多大风天气
(2)地形:面积广阔,地势平坦;
背风地带
(1)海水晒盐
图 长芦汉沽盐场
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
1.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蒸发强烈
3.海水的盐度较高
4.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3)海水养殖
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海水盐度降低或升高会造成养殖鱼虾等大量死亡。
(4)海水淡化
海水的盐度
分布规律
海水利用
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影响因素
降水量与蒸发量
入海径流
建造晒盐场、海水制碱、海水淡化、海水冲厕等
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海区形状
其他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海区封闭,高盐度海水注入少,盐度低
低盐度海水注入少,盐度高
海水运动、结冰、融冰等
知识归纳
(2021·石家庄高一月考)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2.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B
A
读图,完成5~7题。
5.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
A.3.05 B.3.15
C.3.25 D.3.35
6.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温度
C.海陆分布 D.径流
7.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B
D
A
随堂训练
8.图1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单位:‰)分布图,图2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分)
(1)简述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更大(或者夏季盐度较高,南北差异较小)。
随堂训练
海水的密度
三
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单位是kg/m 。
影响因素
温度
盐度
压力
温度增加
密度减小
热膨胀
盐度增加
密度增大
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
压力增加
密度增大
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
一、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海水的盐度
2.分布规律
海水的密度和温度整体呈负相关。
水平分布规律: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1)水平分布
看图3.16 思考: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海水密度的体现
0~50m:密度无变化
低纬度海区
50~100m:密度迅速增加,出现密度的突变层(跃层)
1500m以下:密度变化很小
高纬度海区
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垂向变化曲线近似一条直线
(2)垂直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密度低
密度高
密 度 低
海中断崖
有时候,该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吃水深度: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
第三章 第一节
海 水 的 性 质
下图为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及该经线上三个观测点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
9.图中反映出的表层海水平均密度、盐度、温度三者的关系是
A.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B.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
C.平均温度与盐度在低纬度海域呈负相关,
在高纬度海域呈正相关
D.平均密度与盐度在低纬度海域呈正相关,
在高纬度海域呈负相关
B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
11.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12.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极海区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C
C
随堂训练
读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影响图中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14.下列关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赤道处最低 B.在两极地区高 C.纬度低,密度低 D.纬度高,密度高
A
A
随堂训练
1.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下列海区中,吃水深度最浅的是( )
A.波罗的海 B.地中海 C.红海 D.渤海
2.指出轮船从红海进入印度洋吃水深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C
变深。
原因:红海盐度高,密度大,海水浮力大,轮船吃水较浅;印度洋盐度比红海低,密度更小,海水浮力更小,轮船吃水较深 。
海水的密度
概念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平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温度
晒盐、制碱、海水养殖、海水淡化、冲厕
影响因素
产生的影响
纬度(太阳辐射)、蒸发
海水运动(洋流)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影响海洋运输
调节全球气温
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
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季节变化:同海区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
海水的盐度
概念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由副热带海域向两侧递减
温度
降水量
蒸发量
对休闲活动
径流汇入
流域封闭程度
温度、盐度、深度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