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21:39:22

文档简介

第一次语文月考题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①引发母女间对话,表现母女亲情;
②引出下文伤疤的来历和中风等情节;
③插叙,宕开一笔来写,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摇曳多姿;
④更全面地表现母亲的人物形象。
①“这就不错”强调拥有母亲的幸福感,表明“我”虽失去了父亲,仍因拥有母亲感到幸福与安慰;
②“也不错”进一步强调拥有母亲的幸福感,表明虽然母亲身体不好,也有缺点,但“我”对母亲始终有深沉的爱;
③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我”对亲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知足;
④表现生活中普通人的朴实、自足,具有普遍意义。
7.C【解析】“死父”为“送”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D两项;“便”是“有利”“适宜”的意思,是“献之”的谓语,“太子入”是主谓结构,“便”后断开,排除A项。
8.B【解析】《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9.D【解析】“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错,昭常是奉楚襄王之命驻守东地,子良说昭常假托王命只是托辞。
10.(1)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与”“西”“救”各1分,句意1分)
(2)(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隘”“弗”“夺”各1分,句意1分)
11.①子良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②昭常率兵驻守东地。③景鲤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楚襄王为太子的时候,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回国即位。齐王阻止说:“给我楚国东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给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有一位老师,请允许我回去问问他。”太子老师慎子说:“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楚太子归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出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东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使者来索取东地,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柱国子良进宫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万乘大国齐国而又不给,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办法跟诸侯订立盟约。我认为先割让东地,然后再攻打下来。割让土地,这是讲诚信;攻打齐国,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给齐国。”子良出来,昭常进宫拜见楚王。昭常说:“不能给(东地)啊。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阔才被称为万乘之国。现在失去了五百里东部土地,是丢失了东部一半的土地,这样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却没有千乘兵车的实力,这样不行。所以我说不能给。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昭常出来,景鲤进宫去见楚王。景鲤说:“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景鲤出来,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把三个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慎子说:“请您听我解释,而大王将会看到确实应该这样做。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兵车五十乘,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去守卫东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率领五十乘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这方法很好。”子良到齐国去,齐国派使者率领军队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的职责是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亲自从我们大王那里接受命令,来向您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一定是昭常伪造我们大王的命令,请您攻打他。”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讨伐昭常。还没有到达东地的疆域,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西部边境,说:“(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十分害怕,于是就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国和解,以此来解除齐国的祸患。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却保全了东地。
12.A【解析】“忘却了忧愁”错误,诗人流落在外,壮志难酬,虽观赏美景,却心忧天下,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漂泊之感。
13.①尾联中的“同学少年”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一个个都飞黄腾达,却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②《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心怀国家,励志高远,一腔青春热血,神采飞扬。(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4.(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示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示例二: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示例三: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示例四: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示例五: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字、别字,该句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15.A【解析】画线句与A项中的“像”都表示比喻,B项中的“像”表示作比较,C项中的“像”表示推测,D项中的“像”表示举例。
16.①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
②还深刻影响创作
③二者形成合力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题答案】
【答案】例文:
致敬
2014年8月31日,人大表决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英雄事迹更应被传颂,英雄精神更应被传承,我们应该缅怀英雄,致敬英雄。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崇尚英雄。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近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八路军五战士勇跃狼牙山,鲁迅弃医从文拿笔唤醒中国人,钱学森放弃美国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屠呦呦潜心钻研终成硕果。饮水思泉,不忘来路,在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安逸的同时,更应铭记英雄,致敬英雄,崇尚英雄。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捍卫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先进的国家需要先锋。现如今,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抢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人质疑……种种不尊重英雄的言论被发表出来。对此我认为,任何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言论及行为都应被谴责、被严惩,我们绝不能让英雄流泪又流血。一个时代对英雄的看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英雄是用来歌颂的,不是用来诋毁的。英雄,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有着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要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为此,我们都应致敬英雄,捍卫英雄。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学习英雄。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人们强大的精神目标。对英雄,最崇高的敬意,最深沉的思念,是追随,是传承。见贤思齐,我们要学习英雄“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学习英雄“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著《左传》,孙子膑脚修《兵法》……历代英雄宁折不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我们还应学习英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即使做不到“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也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致敬英雄,学习英雄,是一个时代的主题。
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引领者。作为英雄的后辈,我们应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致敬英雄!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总分值:120分
试题范围:必修二上册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九世纪中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集画史、画论、
画家小传于一体,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历代公私书目皆有著录,包括《带文总目》《新
唐书》《宋史》等。《历代名画记》对后代画史揆迷彩响甚大,包括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南

宋邓棒《画继》、元代夏文彦《田绘宝鉴》等都以续写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荣。
张彦远收集整理晚唐之前画论史传,别出机杆,分章别类,考察绘画相关诸多问题,为中国绘
画史写作立下规范。《历代名画记》共有十卷,前三卷为品学专论文章。后七卷皆为画家小传,记
载许多画家的生平及其评价。张彦远的画学成就及原因可以作如下的概括:“(张彦远)高租以下
入则为相,出则历典名郡,搜藏历代书画极富,因战乱丧失殆尽。至彦远时,虽所余无几,但因其

精于鉴赏,烂热历代文献典枚,故能成此规模空前、亦史亦论的函学专著。”正因为张彦远的家学
渊游和个人学养,促成了这部史论俱佳的画学专著。
到目前为止,《历代名画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理校注和绘画思想研究上,大都未涉及
其中蓝含的文学价值。《历代名画记》的文学价值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历代名西记》卷四至十画家小传中,许多画家兼及诗人的身份。尽管唐之前画家小传
多采自前人所著画传史书,但唐代画家小传多出张彦远自己之手,对唐代具备绘画才能的诗人生平
考订多有神益,有些文本和逸事甚至仅存于《历代名画记》中。且由于张彦远出自“三相张家”,
门第崇高,见闻既广,又熟诗文,众多文学史料赖其保存。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禹家小传
有助于唐代诗人生平的考订,载录的诗文有助于文学史料的保存,更可以通过画家小传的记钱考察

唐代绘画、文人和唐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第二,《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六法》和《论顾陆张吴用笔》多有论及张彦远的绘画思想。
张彦远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对“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并重,提炼出自身重“骨气”的
绘画理论。这既是对六朝画论的总结,又与唐代文论中重视骨气的风气相通,二者体现着共同的审
第1页共8页
美品格。张彦远又提出“意存笔先”和“画尽意在”这两个命题,注重绘画的“意”的阴述,这不
仅与中晚唐的意境理论相关,还影响了宋代以后写意画的传统。因此,张彦远《历代名西记》中绘
画理论在画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还与唐代当时的文学理论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十分值得挖据。
第三,《历代名画记》的《论画山水树石》专章记录了山水画的发展情况,在画家小传中藏录
了众多山水画家的史料,呈现出山水画形成和发展初期的详尽资料。山水诗与山水画同时产生于晋
宋之际,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会连之处,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故通过《历代名画记》可以
考察山水诗画的关系。《历代名画记》收录的唐代山水画家的史料更是有助于重新考察苏轼提出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桃念。毕竟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王锥山水诗和山水画二者关系而来,
欲考察这个概念亦必须回到唐代的山水诗画这个环境中。《历代名画记》保存的山水画的史补为重
新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供了坚实的论证材科。
(摘编自蒋金绅《(历代名画记〉文学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对后世的画史撰述影响最大。
B.张彦远能够完成这部史论俱佳的画学专著,与他的家学和个人学养有关系。
C.《历代名画记》卷四至十为画家小传,这说明张彦远与这些商家关系密切。
D.张彦远的绘画理论完全继承谢赫“六法”思想,并对六朝的画论进行总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历代名画记》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其中的文学价值,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B.作为学术论文,文章引用一些表述,如引用“三相张家”指出了张彦远的显赫家世。
C.文章的结构清晰,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层面展开论述,横向并列,最后对全文总结。
D.作者认为通过《历代名画记》可以研究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研究视角独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成果显著,其绘画理论在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B.张彦远不仅擅长对绘画作品鉴赏,还研究绘画理论,熟知诗文,了解许多文学史料。
C.当今的学者可以通过《历代名画记》研究唐代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诗人的生平事迹。
D.依据《历代名画记》的山水画的史料,作者否定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母亲沈澡
乔叶
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