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1 23: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2022/10/11
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一词狭义是指中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对古典文学、学术和艺术的热情,以及由此在15世纪和16世纪期间给欧洲带来的新文化。
——【美】迈尔斯著《世界通史》上册
材料一: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出现手工业工场,并且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商业城市共和国……威尼斯商人不仅经商,还兴办工业,威尼斯生产的毛织品、丝织品、玻璃器皿和武器畅销欧洲……
材料二: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中世纪神权至上,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一、文艺复兴
(1)意大利的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1、背景(原因)
一、文艺复兴
1、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
2、时间、地点:
14世纪中叶
意大利
(佛罗伦萨、威尼斯)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3、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内涵
2、时间、地点:
(1)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提倡发扬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
材料研读:
文艺复兴时期有这样一首诗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想一想:这首诗反映了怎样得生活态度?
一、文艺复兴
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快乐的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享受人生、追求愉悦和幸福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文艺复兴
1、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之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3、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内涵
(1)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提倡发扬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5、实质:
2、时间、地点: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复兴”方式: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
问题思考:
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对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
1、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之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3、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内涵
5、实质:
2、时间、地点:
6、影响
(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
(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3)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复兴”方式:
(1)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提倡发扬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
二、但丁
(意大利;文学家)
《神曲》
作品特点: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1、代表作:
2、地位:
(1)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1265——1321)
三、达·芬奇
(意大利;绘画家)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1、代表作:
《蒙娜丽莎》
13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圣母像
1.这两幅画的题材的共同点与
不同点是什么?
2.这两幅画中人物的表情各自
有什么特点?
3.两幅画的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反映了达·芬奇的什么思想?
14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圣母像
都为女性;
宗教女性;现实女性
表情僵硬冷漠,冷冷冰冰
面带微笑,面容柔和温婉
《圣母像》表达了上帝圣母的信仰与尊敬
,完全把神作为中心,艺术为神而服务。
第二幅画中达·芬奇把绘画题材转向人类,
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现实女性的生动的样子。
以人为中心
关注现实生活
《最后的晚餐》
犹大
耶稣
三、达·芬奇
(意大利;绘画家)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1、代表作:
2、地位:
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作品特点:
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著名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15,16世纪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
四、莎士比亚
四、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家)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2、代表作:
1、作品特点:
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莎士比亚(1564——1616)
代表人物 国籍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地位(影响)
但丁
达 芬奇
莎士比亚
意大利
意大利
英国
《神曲》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以现实人物为主题;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相结合
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被成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被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文学巨匠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的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悲剧《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运动
课堂小结
1.文艺复兴
(2)根本原因:
(1)时间、地点:
(3)核心思想:
(5)实质:
(6)影响:
(4)方式: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人文主义
资产阶级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①②③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以人为中心;发扬个性;享受现世生活
2.代表人物
(2)达·芬奇
(1)但丁
(3)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