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7 16:10:5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根据拼写汉字。
shī hún luò pò zhèn ěr yù lóng jūn liè máng lù
               
【答案】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魂、魄、震、欲、聋、龟、裂、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品汉字。
(1)“压yì”的“yì”不会写.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yì”的字形是   第六画是   。“压yì”的近义词是:   。
(2)“脊“的第五画是   。“脊”的意思有:①人和动物背上中间骨头,脊柱;②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脊背”的“脊”应选第   种解释。
(3)选择恰当的字组词。
澡 操 燥 躁 噪
聒    体    洗    干    烦   
【答案】(1)音序;音序;Y音节;yi抑;1;抑制
(2)丿;①
(3)噪;操;澡;燥;躁
【知识点】拼音;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1)、(2)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3)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所给的字组词。
故答案为:(1)音序、音序、Y音节、yi抑、1、抑制(2)丿、①(3)噪、操、澡、燥、躁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3)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言中断
(1)我一直想买一篇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2)“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3)“班长他——”小李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词语积累与运用。
(1)选同填空。
怂恿 鼓励
①在妈妈的   下,我学会了炒菜。
②我禁不住小波的   ,放下作业跟他一起踢球去了。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魂   魄 震   聋 酷   严   
上面用来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   ”,我能再写一个描写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
【答案】(1)鼓励;怂恿
(2)失;落;耳欲;暑;夏;震耳欲聋;人声鼎沸
【知识点】词形;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鼓励:鼓动激励,勉人向上。是褒义词。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是贬义词。(2)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酷暑严寒:寒冷的冬天和火辣辣的夏天。
故答案为:(1)鼓励、怂恿(2)失、落、耳欲、暑、寒、震耳欲聋、人声鼎沸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读一读,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E.心理描写 F.环境描写
①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②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答案】E;F;D;A
【知识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描写手法。解答时首先考虑描写方法,再根据句子的具体描述选出正确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指对人物的对话或独白进行描写:外貌描写指从人物的体貌特征进行描写;神态描写指对人物神态、表情的描写;动作描写指通过人物动作额描写;心理描写指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环境描写指对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场景的描写。
故答案为:①E;②F;③D;④A
【点评】本题主要对描写手法进行考查。注意积累常用的描写手法,并且理解不同描写手法的意义和不同之处,在做题时根据句子的具体描写选择不同的描写手法。
6.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挺:①量词。 ②很。 ③笔直。 ④伸直。 ⑤支撑。
①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②这么艰苦的日子,大家都挺过来了。   
③我军缴获了敌人三挺机关枪。   
④校园里有一排高大挺拔的水杉树。   
⑤体育老师要求大家站队时身体要挺直。   
【答案】②;⑤;①;③;④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词义的理解和运用。本题考查的是“挺”的用法,根据它的五种解释,再根据句子的不同意义和语言环境选出正确的注释。
故答案为:②;⑤;①;③;④
【点评】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重要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注释进行理解、识记并不断积累,此类题就会变得简单。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五(1)班准备召开以“母爱”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班会气氛,请你设计一条标语贴在教室里。(不得引用题干中的语句)
(2)活动要求同学们搜集反映母爱的诗词或散文,最终编辑成书,你准备给这本书拟的书名是“   ”,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是:   。
(3)活动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人写一则短信送给妈妈,你会写什么呢?
【答案】(1)天地宽大,母亲恩大。
(2)母亲的心;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作书名概括性更强。
(3)亲爱的妈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努力做一个让您骄傲的孩子。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2)先写出书名,然后写出理由,拟定的书名要突出主题“母爱”。(3)要饱含深情地写出感谢母亲的话语,还可以引用名言。
故答案为:(1)天地宽大,母亲恩大。 (2)1、母亲的心 2、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作书名概括性更强。(3)亲爱的妈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努力做一个让您骄傲的孩子。
【点评】(1)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2)要围绕着主题拟定题目,主题和内容决定形式要统一。(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与理解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如果将这个场景拍摄成电影,我会抓住   的细节进行拍摄,因为这样可以突出   。
(2)选文主要写母亲给“我”钱,第二自然段却写了另一个女人,这是否多余?为什么?
(3)选文第四自然段中“立刻”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母亲塞给“我”的不仅仅是钱,还是   。
【答案】(1)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母亲给“我”钱时的果断,说明母亲很支持“我”读书
(2)不多余。这是作者把母亲旁边的女人与母亲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3)四个“立刻”连排,重复,更能细致地刻画出母亲为了生活分秒必争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和伟大,加深读者印象。
(4)爱和期待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考查间接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3)此题意在明白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1、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 2、母亲给“我”钱时的果断,说明母亲很支持“我”读书。(2)不多余。这是作者把母亲旁边的女人与母亲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3)四个“立刻”连排,重复,更能细致地刻画出母亲为了生活分秒必争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和伟大,加深读者印象。 (4)爱和期待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间接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考查学生对反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9.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飘、织、网)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小巷深处(涌、撑、冒)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伴、枕、听)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括号中选出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摘抄在下面。
(3)用“‖”将短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本期学的课文开头方法和本文一样的是:(  )
A.《钓鱼的启示》 B.《我的长生果》
C.《梅花魂》 D.《小桥流水人家》
(5)各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把句子里隐含的人物感情概括出来。
①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②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③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答案】(1)织;涌;枕
(2)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织;涌;枕
(2)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点评】(1)此题考查依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给选文分段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三、语言表达
10.小练笔。
文中“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给“我”的钱,也攥着母亲的辛苦、母亲对“我”的期望和爱跑了出去……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作者,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拿起笔写下这些话,注意写的话里,“母亲”这个词必须出现三次。
【答案】母亲,您是多么忙碌、多么劳累,我不该跟您要这么多钱。母亲,您是多么伟大,您用自己的汗水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母亲,我爱您,我一定要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母亲,您是多么忙碌、多么劳累,我不该跟您要这么多钱。母亲,您是多么伟大,您用自己的汗水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母亲,我爱您,我一定要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根据拼写汉字。
shī hún luò pò zhèn ěr yù lóng jūn liè máng lù
               
2.品汉字。
(1)“压yì”的“yì”不会写.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yì”的字形是   第六画是   。“压yì”的近义词是:   。
(2)“脊“的第五画是   。“脊”的意思有:①人和动物背上中间骨头,脊柱;②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脊背”的“脊”应选第   种解释。
(3)选择恰当的字组词。
澡 操 燥 躁 噪
聒    体    洗    干    烦   
3.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言中断
(1)我一直想买一篇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2)“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3)“班长他——”小李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4.词语积累与运用。
(1)选同填空。
怂恿 鼓励
①在妈妈的   下,我学会了炒菜。
②我禁不住小波的   ,放下作业跟他一起踢球去了。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魂   魄 震   聋 酷   严   
上面用来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   ”,我能再写一个描写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
5.读一读,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E.心理描写 F.环境描写
①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②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6.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挺:①量词。 ②很。 ③笔直。 ④伸直。 ⑤支撑。
①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②这么艰苦的日子,大家都挺过来了。   
③我军缴获了敌人三挺机关枪。   
④校园里有一排高大挺拔的水杉树。   
⑤体育老师要求大家站队时身体要挺直。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五(1)班准备召开以“母爱”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班会气氛,请你设计一条标语贴在教室里。(不得引用题干中的语句)
(2)活动要求同学们搜集反映母爱的诗词或散文,最终编辑成书,你准备给这本书拟的书名是“   ”,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是:   。
(3)活动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人写一则短信送给妈妈,你会写什么呢?
二、阅读与理解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如果将这个场景拍摄成电影,我会抓住   的细节进行拍摄,因为这样可以突出   。
(2)选文主要写母亲给“我”钱,第二自然段却写了另一个女人,这是否多余?为什么?
(3)选文第四自然段中“立刻”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母亲塞给“我”的不仅仅是钱,还是   。
9.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飘、织、网)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小巷深处(涌、撑、冒)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伴、枕、听)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括号中选出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摘抄在下面。
(3)用“‖”将短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本期学的课文开头方法和本文一样的是:(  )
A.《钓鱼的启示》 B.《我的长生果》
C.《梅花魂》 D.《小桥流水人家》
(5)各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把句子里隐含的人物感情概括出来。
①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②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③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三、语言表达
10.小练笔。
文中“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给“我”的钱,也攥着母亲的辛苦、母亲对“我”的期望和爱跑了出去……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作者,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拿起笔写下这些话,注意写的话里,“母亲”这个词必须出现三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魂、魄、震、欲、聋、龟、裂、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音序;音序;Y音节;yi抑;1;抑制
(2)丿;①
(3)噪;操;澡;燥;躁
【知识点】拼音;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1)、(2)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3)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所给的字组词。
故答案为:(1)音序、音序、Y音节、yi抑、1、抑制(2)丿、①(3)噪、操、澡、燥、躁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3)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1)B
(2)A
(3)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答案】(1)鼓励;怂恿
(2)失;落;耳欲;暑;夏;震耳欲聋;人声鼎沸
【知识点】词形;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鼓励:鼓动激励,勉人向上。是褒义词。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是贬义词。(2)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酷暑严寒:寒冷的冬天和火辣辣的夏天。
故答案为:(1)鼓励、怂恿(2)失、落、耳欲、暑、寒、震耳欲聋、人声鼎沸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答案】E;F;D;A
【知识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描写手法。解答时首先考虑描写方法,再根据句子的具体描述选出正确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指对人物的对话或独白进行描写:外貌描写指从人物的体貌特征进行描写;神态描写指对人物神态、表情的描写;动作描写指通过人物动作额描写;心理描写指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环境描写指对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场景的描写。
故答案为:①E;②F;③D;④A
【点评】本题主要对描写手法进行考查。注意积累常用的描写手法,并且理解不同描写手法的意义和不同之处,在做题时根据句子的具体描写选择不同的描写手法。
6.【答案】②;⑤;①;③;④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词义的理解和运用。本题考查的是“挺”的用法,根据它的五种解释,再根据句子的不同意义和语言环境选出正确的注释。
故答案为:②;⑤;①;③;④
【点评】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重要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注释进行理解、识记并不断积累,此类题就会变得简单。
7.【答案】(1)天地宽大,母亲恩大。
(2)母亲的心;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作书名概括性更强。
(3)亲爱的妈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努力做一个让您骄傲的孩子。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2)先写出书名,然后写出理由,拟定的书名要突出主题“母爱”。(3)要饱含深情地写出感谢母亲的话语,还可以引用名言。
故答案为:(1)天地宽大,母亲恩大。 (2)1、母亲的心 2、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作书名概括性更强。(3)亲爱的妈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努力做一个让您骄傲的孩子。
【点评】(1)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2)要围绕着主题拟定题目,主题和内容决定形式要统一。(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1)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母亲给“我”钱时的果断,说明母亲很支持“我”读书
(2)不多余。这是作者把母亲旁边的女人与母亲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3)四个“立刻”连排,重复,更能细致地刻画出母亲为了生活分秒必争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和伟大,加深读者印象。
(4)爱和期待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考查间接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3)此题意在明白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1、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 2、母亲给“我”钱时的果断,说明母亲很支持“我”读书。(2)不多余。这是作者把母亲旁边的女人与母亲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3)四个“立刻”连排,重复,更能细致地刻画出母亲为了生活分秒必争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和伟大,加深读者印象。 (4)爱和期待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间接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考查学生对反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9.【答案】(1)织;涌;枕
(2)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织;涌;枕
(2)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点评】(1)此题考查依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给选文分段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10.【答案】母亲,您是多么忙碌、多么劳累,我不该跟您要这么多钱。母亲,您是多么伟大,您用自己的汗水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母亲,我爱您,我一定要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母亲,您是多么忙碌、多么劳累,我不该跟您要这么多钱。母亲,您是多么伟大,您用自己的汗水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母亲,我爱您,我一定要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