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年五年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当堂达标题】)在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敏而好(hǎo hào) 学 默而识(zhì shí) 之
诲(huǐ huì ) 人不倦 岂(qí qǐ) 有此理
管中窥(kuī kuì) 豹 草木皆(jié jiē) 兵
2.(习题 8.25.3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诲人不倦 韬光养晦
B.管中窥豹 成王败寇
C.皆大欢喜 琴瑟和谐
3.(习题 8.25.3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下列不属于古人用功读书的一项是( )。
A.头悬梁锥刺股 B.囊萤夜读 C.铁杵成针
4.(习题 8.25.2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急”的意思是( )。
A.关键、重要 B.急忙 C.紧急
5.(习题 8.25.2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下列句子能体现好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有志者事竟成。
6.(习题 8.25.2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中两个“谓”的意思是一样的。
7.(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当堂达标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 ,其中最重要的是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
8.(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同步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识之, , 。
(2)敏而好学, 。
(3)读书有三到, 。
(4)心不在此, ,心眼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既到矣, ?
(5)盖世人读书,第一 ,第二 ,第三 。
二、阅读与理解
9.(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当堂达标题】)拓展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少壮工夫老始成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④,绝知此事要躬行⑤。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1)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
10.(25古人谈读书)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作者所说的“三到”指的是 、 、 ,其中 最重要,因为 (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3)张雪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来劝劝她。
(4)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写一写。
三、语言表达
11.(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同步练习题)请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及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hào;zhì;huì;qǐ;kuī;jiē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hào、zhì、huì、qǐ、kuī、ji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拼音的掌握情况。
2.【答案】A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诲(huì)人不倦 韬光养晦(huì)
B:管中窥(kuī)豹 成王败寇(kòu)
C:皆(jiē)大欢喜 琴瑟和谐(xié)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历史典故的基础上解答。A:“头悬梁锥刺股”东汉政治家孙敬,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在头发上,打盹了,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感觉到疼痛马上就清醒了,然后再学习。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往腿上刺,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现在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的刻苦B:“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意思:晋代人车胤好学,晚上想看书,可是家穷没钱买灯油,只好捉很多萤火虫,用白纱布袋囊装起来,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C:“铁杵成针”意思: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典故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 关键 。“急”的意思是关键、重要。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名句的基础上解答。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体现好的学习态度。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意思:如果你有朋友很久没见了,他从远方来看你,你会觉得很高兴。体现了对朋友的态度。C:“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体现了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中第一个“谓”的意思是说,第二个“谓”的意思是就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7.【答案】(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
(2)有志、有识、有恒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在《古人谈读书》一文中,由“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知,朱熹提出的“三到”是指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最急”意思是心到最重要,所以“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2)《古人谈读书》中,曾国藩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所以读书的“三有”即是有志、有识、有恒。
故答案为:(1)1、心到、眼到、口到;2、心到
(2)有志、有识、有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本篇目需要学生会背诵,并要理解全文的含义,学生可从课文中寻找出本题的答案。
8.【答案】(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不耻下问
(3)谓心到,眼到,口到
(4)则眼不看仔细;却只漫浪诵读;心到最急;眼口岂不到乎
(5)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不耻下问(3)谓心到,眼到,口到(4)则眼不看仔细、却只漫浪诵读、心到最急、眼口岂不到乎(5)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答案】(1)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2)本题考查概括这首诗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这首诗内容,继而理解这首诗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答案】(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心和眼已经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能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3)张雪,读书的时候应该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这样读书才有效果,否则读过之后,还是记不住,即便记住了,也不能记得长久。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知识点】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
【解析】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选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选文主题的考查。分析选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4)此题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1、心到 2、眼到 3、口到 4、心到 5、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心和眼已经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能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3)张雪,读书的时候应该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这样读书才有效果,否则读过之后,还是记不住,即便记住了,也不能记得长久。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点评】(1)这道题是按选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11.【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告诉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两点:①理解,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②启示:考查概括句子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理解句子,继而理解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告诉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点评】①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②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 / 1部编版2022-2023年五年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当堂达标题】)在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敏而好(hǎo hào) 学 默而识(zhì shí) 之
诲(huǐ huì ) 人不倦 岂(qí qǐ) 有此理
管中窥(kuī kuì) 豹 草木皆(jié jiē) 兵
【答案】hào;zhì;huì;qǐ;kuī;jiē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hào、zhì、huì、qǐ、kuī、ji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拼音的掌握情况。
2.(习题 8.25.3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诲人不倦 韬光养晦
B.管中窥豹 成王败寇
C.皆大欢喜 琴瑟和谐
【答案】A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诲(huì)人不倦 韬光养晦(huì)
B:管中窥(kuī)豹 成王败寇(kòu)
C:皆(jiē)大欢喜 琴瑟和谐(xié)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习题 8.25.3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下列不属于古人用功读书的一项是( )。
A.头悬梁锥刺股 B.囊萤夜读 C.铁杵成针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历史典故的基础上解答。A:“头悬梁锥刺股”东汉政治家孙敬,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在头发上,打盹了,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感觉到疼痛马上就清醒了,然后再学习。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往腿上刺,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现在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的刻苦B:“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意思:晋代人车胤好学,晚上想看书,可是家穷没钱买灯油,只好捉很多萤火虫,用白纱布袋囊装起来,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C:“铁杵成针”意思: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典故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4.(习题 8.25.2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急”的意思是( )。
A.关键、重要 B.急忙 C.紧急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 关键 。“急”的意思是关键、重要。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习题 8.25.2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下列句子能体现好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有志者事竟成。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名句的基础上解答。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体现好的学习态度。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意思:如果你有朋友很久没见了,他从远方来看你,你会觉得很高兴。体现了对朋友的态度。C:“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体现了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6.(习题 8.25.2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中两个“谓”的意思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中第一个“谓”的意思是说,第二个“谓”的意思是就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7.(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当堂达标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 ,其中最重要的是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
【答案】(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
(2)有志、有识、有恒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在《古人谈读书》一文中,由“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知,朱熹提出的“三到”是指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最急”意思是心到最重要,所以“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2)《古人谈读书》中,曾国藩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所以读书的“三有”即是有志、有识、有恒。
故答案为:(1)1、心到、眼到、口到;2、心到
(2)有志、有识、有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本篇目需要学生会背诵,并要理解全文的含义,学生可从课文中寻找出本题的答案。
8.(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同步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识之, , 。
(2)敏而好学, 。
(3)读书有三到, 。
(4)心不在此, ,心眼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既到矣, ?
(5)盖世人读书,第一 ,第二 ,第三 。
【答案】(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不耻下问
(3)谓心到,眼到,口到
(4)则眼不看仔细;却只漫浪诵读;心到最急;眼口岂不到乎
(5)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不耻下问(3)谓心到,眼到,口到(4)则眼不看仔细、却只漫浪诵读、心到最急、眼口岂不到乎(5)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阅读与理解
9.(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当堂达标题】)拓展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少壮工夫老始成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④,绝知此事要躬行⑤。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1)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2)本题考查概括这首诗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这首诗内容,继而理解这首诗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25古人谈读书)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作者所说的“三到”指的是 、 、 ,其中 最重要,因为 (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3)张雪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来劝劝她。
(4)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写一写。
【答案】(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心和眼已经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能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3)张雪,读书的时候应该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这样读书才有效果,否则读过之后,还是记不住,即便记住了,也不能记得长久。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知识点】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
【解析】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选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选文主题的考查。分析选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4)此题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1、心到 2、眼到 3、口到 4、心到 5、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心和眼已经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能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3)张雪,读书的时候应该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这样读书才有效果,否则读过之后,还是记不住,即便记住了,也不能记得长久。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点评】(1)这道题是按选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三、语言表达
11.(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同步练习题)请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及启示。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告诉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两点:①理解,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②启示:考查概括句子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理解句子,继而理解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告诉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点评】①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②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