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单元 第七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做个加法表》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节。本节内容是在学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基础上的整理与复习。目的不仅仅是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并将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发现规律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整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经验,教科书在设计整理10以内数的加法时,设计更为开放一些。主情境中,淘气、笑笑和机灵狗正在整理一堆凌乱的算式卡片,体现出整理加法表的学习任务的必要性,也便于学生抓住主要的学习问题。算式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的,在主情境中,教科书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给出了两个整理的思路:淘气的思路是以得数为分类标准对算式进行整理;笑笑的思路是以算式。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对本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次系统分类整理,在旧知10以内加法减法表、分类整理等学习基础上拓展新知,对旧知很好的衔接,对新知进行了深层的直观和思维挖掘,鼓励观察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后续的学习也进行了很好的知识铺垫。教材先用杂乱无章的加法算式需要分类整理,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克服兴趣,在学生的探索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中促使加法表的完成,进一步多角度观察加法表,发现规律,了解前后左右算式的联系,提高认知,促使数学素养的达成。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通过做个加法表,让学生感受到规律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整理加法表,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
难点 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分类。2.找出得数最大的星星。二、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淘气和笑笑带来了许多最近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卡片,他们把这些算式卡片都放在了桌子上。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把加法表填完整课件出示:师:把哪几个算式排在一起呢?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几个算式得数都是14。这几个算式中都有8。……师:看来这些加法算式都是有规律的,那么你能把这些加算式整理成表吗?想一想,我们在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时候,是怎么整理的?反馈: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按其中一个加数的大小顺序整理成一列。横排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加数,另一个加数是按顺序排列的。师:你能把下面的加法表填完整吗?想想怎么填?课件出示:反馈:和是11的算式填在第1行,和是12的算式填在第2行……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87页的表格吧!三、观察总结师: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横着看,我发现9+2=8+3=7+4=……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第二列都是8加几…………师: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排,把算式中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列。斜着看又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斜着看,每一列都是几加9、几加8…… 学生独自说一说。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组内交流汇报。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尝试填一填,然后集体交流反馈。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集体反馈。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算式的特点,为后面的整理加法表打基础。通过说一说,回顾加法表的排列规律,方便学生后面的填表。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加法表的排列规律,为后面的填表做准备,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课堂练习 1.你能打准吗? 2.算一算。3.看图列式。4.拓展应用:小悦用自己所带钱的一半买了一枝钢笔,又花2元买了一盒酸奶,这时还剩6元。小悦原来带了多少钱?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做个加法表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