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1 18:5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的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2.掌握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重点、难点),
3.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重点)
4.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重点、难点)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合作探究:
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原因
过程
意义
秦灭六国原因: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1 时间:
2 秦灭六国的顺序:
3 人物:
4 都城:
5 结果: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嬴政
咸阳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六国的过程图






讲授新课
秦灭六国
秦统一历史意义:(重点背诵)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了解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问题思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目标导学二: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原因
制度构成:(最高统治者、中央、地方)
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构成(并了解其作用)
1 最高统治者:
2 中央设三公:
3 地方:
始皇帝----秦始皇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推行郡县制
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作用?

韩赵魏布币
楚贝币
圆形方孔钱
二、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
三、交通上:1 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 水路:修灵渠
四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始建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以后后来的秦朝、汉朝都有修建,修建长城的目的多被理解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
五 思想上: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摧残文化
课堂小结
秦统一六国
措施
军 事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公元前221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交 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修灵渠
思想
焚书坑儒
随堂训练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C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 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D
随堂训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它包括: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反击匈奴,开发边疆,兴修灵渠。
随堂训练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从材料二中找出促进了秦朝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开发边疆的措施?
(3)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评价秦始皇。
随堂训练
(1)嬴政;统一六国;郡县制。
(2)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处理。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移民垦田戍边;征发人力筑万里长城;统一东南和岭南,兴修灵渠。
(3)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不失为“千古一帝”。或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万世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