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面对现在的学生应该怎样解释这场前辈之间的战争?是否可以将这场内战为什么未能避免作为探讨的重点?是否可以将国民党为什么迅速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迅速胜利作为探讨的重点?”戴加平老师《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取向之我见——以对1946-1949年国共内战的认识为例》一文里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学设计上,在引入学术争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升华,突破历史解释,用时空坐标和动态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探访身边的历史遗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需重点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关注的三个问题是: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二、土地改革运动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三、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在教材处理上,尽量将微观史料与宏大叙事相结合,有历史细节的动人之处,也有大江大海的波澜壮阔。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新授课。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掌握。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方法与理念则较为欠缺,需要通过教学设计予以培养。
教学目标
1.2017版课标要求1.11 人民解放战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学业质量要求 合格性考试:水平2,等级性考试:水平4。学科素养2、5(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争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三张图片引入新课 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民族内伤和两岸鸿沟? 让学生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来回顾和思考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回忆思考抗日战争以来的相关史实,通过时空坐标,概览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2.通过阅读重庆谈判前后的日程表,理解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结合《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等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战争进程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归纳出答案。阅读《解放战争防御阶段》、《反攻阶段》、《决战阶段》等地图和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解读《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等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了解一些学术争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地分析观点,进行历史解释。感悟,思考这些不得不面对的历史反差和不得不进行的历史反思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课本,小结本课重要内容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通过土地改革、腐败问题、争取民主党派、战略战术、军容军纪等五个微观角度,结合历史文献、课本插图、亲历者回忆录、采访谈话、历史遗址、场馆资料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延伸拓展:了解身边的历史 带领学生参观和考察了美军观察组驻延安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八路军/解放军总司令部旧址)等。 在实地考察和参观的过程中去感悟历史,体验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今天讲解放战争应该讲些什么?(美)胡素珊、任世江、戴加平前辈学者的文章著作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其中,郭富斌老师在《历史的反差与反思——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思考》一文中指出的:不得不进行的历史反思:重庆谈判为什么没有能维护和平?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失败?让我确定了本课应该讲什么。(美)胡素珊(Suzanne Pepper)《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一书给了我怎么讲的启发。通过土地改革、腐败问题、争取民主党派、战略战术、军容军纪等五个微观角度,结合历史文献、课本插图、亲历者回忆录、采访谈话、历史遗址、场馆资料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怎样对待失败者?也是一个我特别想带领学生探索的主题,但由于课时和其他原因,未能展开,十分遗憾,现摘录一段达达尼尔战役后,凯末尔为一座埋葬着为国捐躯的土耳其士兵和当年阵亡的英法联军士兵的公墓撰写的铭文:这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在一个友好国家的土地上,和平地长眠。与梅赫默特切克们躺在一起。从遥远国度将自己儿子送到战场的母亲们,擦干你们的眼泪吧。你们的儿子如今躺在我们怀里,他们在安息,他们将和平地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献出生命之后,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儿子。这也就呼应了我开篇设计的三次领导人会面,希望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历史结局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相逢一笑泯恩仇。
参考文献
1.戴加平《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取向之我见——以对1946-1949年国共内战的认识为例》,载《历史教学》2010年8月上半月刊。2.高华《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主要原因》,载《历史教学》,2011年6月上半月刊。3.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第460页。4.郭富斌,张艳《历史的反差与反思——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思考》,《历史教学》,2010年第21期。5.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北师大出版社,2016年。6.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何成刚《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北师大出版社,2012年。8.(美)胡素珊(Suzanne Pepper)《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