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女皇武则天无字碑
夸耀自己功高德大 非文字能表达
自知罪孽重大 不写碑文为好
自知之明 功过让后人评说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目录
隋唐政局演变
隋文帝●秦隋比较
隋唐走向盛世
唐太宗●盛世剖析
隋唐败亡落幕
唐玄宗●藩镇割据
隋唐政局演变与疆域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隋
唐
五代十国
隋唐兴继
短
盛
乱
盛唐疆域
隋唐盛世繁荣与原因
政治清明创新进取
制度创新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开创盛世
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三省六部制
1
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甚至官拜宰相。
1.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逝世后,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
2.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陪葬昭陵。
3.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居留唐朝五十年,曾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官。
4.高仙芝,高丽人,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
2
经济繁荣开放
贯通南北
巩固统一
经济发展
过度徭役
滥用刑罚
激化矛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曲辕犁
改进一
长直辕改短曲辕
改进二
加装犁评
改进三
改进犁壁
3
思想宽容文化璀璨
唐朝三教并行
唐朝人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家庭用具上:出现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
音乐和舞蹈: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则大量吸收来自天竺的音乐,安禄山得宠,是和他擅于跳胡璇舞有很大关系的
唐太宗灭东突厥,被尊奉“天可汗”
唐高宗灭西突厥,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唐太宗与吐蕃和亲(7世纪) 唐中宗与其会盟(9世纪)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
回纥人牵引图
★归纳:
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政策开明 措施灵活
方式多样
4
民族政策上的开放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5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京城长安是这些及其他一些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6
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隋唐两朝帝王都有鲜卑血统,儒家纲常观念的淡化。隋唐两代很少有能够正常嫡长子继承的,不仅有类似玄武门这样的悲剧,甚至出现了武则天称帝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其实,这些事从游牧民族的观念来看,都极属平常。如一统匈奴的冒顿单于,不就是杀了自己的父王继位的么,比如刘邦死后,匈奴单于曾经写信要娶吕后。
贵族出行图
女性地位高
盛世成因
阅读材料,分析隋唐盛世成因有哪些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摘编自(明)吴兢《贞观政要》
善于用人 开拓创新
君主 治世举措
隋文帝 初设三省制;初创科举制;
推行均田制;广设仓库。
隋炀帝 新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唐太宗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知人善用;虚怀纳谏。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武举;减轻负担,发展生产
唐玄宗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盛世成因
阅读材料,分析隋唐盛世成因有哪些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民族融合 文化互补
隋唐皇帝 配偶 女婿
隋文帝 汉族 独孤氏 鲜卑族 女婿宇文赟为鲜卑人
唐高祖 汉族 窦氏 鲜卑族 19女中有7位嫁给胡族
唐太宗 汉族 长孙氏 鲜卑族 21女中有8位异族驸马
北周有个鲜卑大臣独孤信,长女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嫁给杨坚,四女嫁李渊父亲,后李渊建立唐朝,追封父亲为唐朝世祖皇帝,母亲独孤氏为唐朝元贞皇后,至此,独孤信当了三次皇帝的老丈人。
盛世成因
阅读材料,分析隋唐盛世成因有哪些
材料三 第六世纪末至第十世纪初,是隋唐(公元589一907年)统一时代。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暖和,公元650、669和678年的冬季,国都民安无雪无冰。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气候变暖 环境有利
隋唐落幕到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P36史料阅读
藩镇割据的背景
历史原因:唐玄宗军事改革失误
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军阀割据危险
边疆节度使权力集中军队布局失策—外质内轻
直接原因:安史之乱平叛策略——依靠藩镇平叛
藩镇割据
藩镇表现
政治上 自行任免官吏
经济上 拥有财权;
军事上 强悍的武装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不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不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藩镇割据影响
藩镇割据加速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延缓唐朝统治
D
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谢谢观看!
1.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解析:选D。裁撤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削减地方行政开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2.据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连年获得丰收,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该记载( )
A.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
B.客观反映了贞观之治的面貌
C.为政要类的记载提供了范例
D.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贞观年间治安良好、粮食丰收、商品经济发展,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D项。
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解析:选C。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 的局面。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这反映了他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执政理念。
5.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唐太宗”“四海可使如一家”并分析每个选项可知,“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