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课后巩固提升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0: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课后巩固提升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2 12:14: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单选题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40km/h的速度前进,突然,6号队员以50km/h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5km后掉转车头,仍以50km/h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设6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xh,则x为( )
A.1.5 B.0.75 C. D.
【答案】C
【分析】整个运动过程可看成二者相对运动了15×2(km),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解:依题意得:50x+40x=15×2,即50x+40x=30,
解得: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某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做只需甲队的一半时间就能完成.设两队合作需要x天完成,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运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等于工作量列代数式,甲队工作量加乙队工作量等于1列方程.
【详解】两队合作需要x天完成,由题意得,,即()x=1.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甲乙两队的工作量与总工作量的关系.
3.小江去商店购买签字笔和笔记本(其中签字笔和笔记本的单价相同).若购买20支签字笔和15本笔记本,则他身上的钱还缺25元;若购买19支签字笔和12本笔记本,则他身上的钱会剩下15元.若小江购买17支签字笔和9本笔记本,则( )
A.他身上的钱还缺65元 B.他身上的钱会剩下65元
C.他身上的钱还缺115元 D.他身上的钱会剩下115元
【答案】B
【分析】设签字笔的单价为x元,则笔记本的单价为x元,根据小江身上的钱不变得出方程20x+15x﹣25=19x+12x+15,整理得x=10,由小江购买17支签字笔和9本笔记本的钱为17x+9x,得出19x+12x +15﹣(17x+9x)=5x+15,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设签字笔的单价为x元,则笔记本的单价为x元,
根据题意得:20x+15x﹣25=19x+12x+15,
整理得:4x=40,
解得:x=10,
∵小江购买17支签字笔和9本笔记本的钱为17x+9x=26x,
∴19x+12 x +15﹣26x
=5x+15
∵x=10,
∴5x+15=5×10+15
=65,
即小江身上的钱会剩下65元;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4.某校手工社团30名学生制作纸飞机模型,每人每小时可做20个机身或60个机翼,一个飞机模型要一个机身配两个机翼,为了使每小时制作的成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学生做机身,多少名学生做机翼?设分配x名学生做机身,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设分配x名学生做机身,根据一个飞机模型要一个机身配两个机翼,则飞机模型的个数乘以2等于机翼的个数,据此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设分配x名学生做机身,则可列方程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在2022年2月的日历表中用优美的“ ”形框住五个数,框出1,3,8,10,16五个数,它们的和为38,移动“ ”的位置又框出五个数,已知这五个数的和是53,则它们中最小两个数的和是(  )
A.9 B.10 C.11 D.19
【答案】B
【分析】设最小的数为x,则其余四个数分别为,求和即可求得.
【详解】最小的数为x,则其余四个数分别为,
∵这五个数的和为53,
∴,
∴,
∴最小两个数为:,
∴最小两个数和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能利用图形圈出5个数的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6.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张,或长方形铁片80张.将圆形铁片2张和长方形铁片1张可配套做成一个密封圆桶.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铁片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的将铁片配套?设安排人生产圆形铁片,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设安排x人生产圆形铁片,则安排(42-x)人生产长方形铁片,根据生产的圆形铁片的数量是长方形铁片数量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解:设安排x人生产圆形铁片,则安排(42-x)人生产长方形铁片,
依题意得:120x=2×80(42-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a﹣10)2+|b+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若点P、Q同时出发,当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时, t的值为(  )
A.3 B.5 C.3或5 D.1或
【答案】C
【分析】根据(a﹣10)2+|b+6|=0,得a=10,b=﹣6,由已知得P表示的数是10﹣8t,Q表示的数是﹣6﹣4t,而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故可列方程|(10﹣8t)﹣(﹣6﹣4t)|=4,即可解得答案.
【详解】解:∵(a﹣10)2+|b+6|=0,
∴a﹣10=0,b+6=8,
∴a=10,b=﹣6,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P表示的数是10﹣8t,Q表示的数是﹣6﹣6t,
∴|(10﹣8t)﹣(﹣6﹣6t)|=4,即|16﹣4t|=6,
解得t=3或t=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Q表示的数,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8.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原点为O,现A点以2m/s的速度向左运动,B点以1m/s的速度向左运动,若A,B两点同时出发,当OA:OB=1:2时,用时为(  )
A.2s B.s C.s或1s D.s或2s
【答案】C
【分析】设A,B两点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分类讨论①当A点在O点右侧时和②当A点在O点左侧时,分别用t表示出OA和OB,再列出等式,解出t即可.
【详解】设A,B两点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
分类讨论①当A点在O点右侧时,即时,
此时,,
∵OA:OB=1:2
∴:=1:2
解得:,符合题意;
②当A点在O点左侧时,即,
此时,,
∵OA:OB=1:2
∴:=1:2
解得:,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或时,OA:OB=1: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学校需制作若干块标志牌,由一名工人做要5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工人先做4h,然后增加5人与他们一起做6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工人的工作效率一样,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小华的解法如下:设先安排x人做4h.所列方程为,其中“”表示的意思是“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表示的意思是“增加5人后人再做6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小军所列的方程如下:,其中,“”表示的含义是( )
A.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
B.先工作的x人前4h和后6h一共完成的工作量.
C.增加5人后,新增加的5人完成的工作量.
D.增加5人后,人再做6h完成的工作量.
【答案】B
【分析】根据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然后增加5人与他们一起做6h的工作量=1,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安排x人先做4h,然后增加5人与他们一起做6h,完成这项工作.
∴可得先工作的x人共做了(4+6)小时,
∴列式为:先工作的x人共做了(4+6)小时的工作量+后来5人6小时的工作量=1,而x人1小时的工作量为,
∴x人(4+6)小时的工作量为,
∴表示先工作的x人前4h和后6h一共完成的工作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一个工作效率问题,理解一个人做要50小时完成,即一个人一小时能完成全部工作的,这一个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损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不赔不赚 B.赚了32元 C.赔了8元 D.赚了8元
【答案】D
【分析】要计算赔赚,就要分别求出两个计算器的进价,再与售价作比较即可.因此就要先设出未知数,根据进价+利润=售价,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设盈利60%的进价为x元,
则:x+60%x=64,
解得:x=40,
再设亏损20%的进价为y元,则
y-20%y=64,
解得:y=80,
所以总进价是120元,总售价是128元,售价>进价,
所以赚了8元.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1.在矩形ABCD中放入六个长、宽都相同的小长方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求小长方形的宽AE.若AE=x(cm),依题意可得方程(  )
A. B.6+2x=14﹣x
C.14﹣3x=6 D.6+2x=x+(14﹣3x)
【答案】D
【分析】根据AE=x(cm),求出AN,MD,AE,根据小长方形的长相等求出MR,利用矩形ABCD的宽AB=MR+AE列方程即可
【详解】解:标字母如图所示:
设AE=xcm,MD=3xcm,则AM=(14-3x)cm,
∵AB=AN+6=6+2x,MR=AM=(14-3x)cm,
∴AB=AE+MR,
即6+2x=x+(14-3x)
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长方形的性质,要求学生会根据图示找出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决问题.
12.如果四个有理数的和的是4,其中三个数是,,9.则第四个数是( )
A. B.15 C. D.21
【答案】D
【分析】设第四个数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详解】解:设第四个数是x,

解得x=21,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字问题,正确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列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2与2.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QAB时,t=________.
【答案】6或2或
【分析】分情况:当点Q向右运动时,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2+2t,点Q表示的数是2+t;当点Q向左运动时,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2+2t,点Q表示的数是2﹣t.再根据题意分别列方程可得解.
【详解】解:当点Q向右运动时,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2+2t,点Q表示的数是2+t,
由题意得|(﹣2+2t)﹣(2+t)|(2+2),
解得t=6或2;
当点Q向左运动时,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2+2t,点Q表示的数是2﹣t,
由题意得|(﹣2+2t)﹣(2﹣t)|(2+2),
解得t或2;
综上,当PQAB时,t=6或2或.
故答案为:6或2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分别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点P和点Q是解题关键.
14.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甲、乙两动点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项点A、C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甲点依顺时针方向环行,乙点依逆时针方向环行,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则它们第2022次相遇在边________上.
【答案】DC
【分析】此题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根据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详解】正方形的边长为4,因为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时间相同,甲乙所行的路程比为1:3,由题意知:
①第一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8,甲行的路程为,乙行的路程为,此时相遇在AD边的中点处;
②第二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16,甲行的路程为,乙行的路程为,此时相遇在DC边的中点处;
③第三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16,甲行的路程为,乙行的路程为,此时相遇在CB边的中点处;
④第四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16,甲行的路程为,乙行的路程为,此时相遇在BA边的中点处;
⑤第五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16,甲行的路程为,乙行的路程为,此时相遇在AD边的中点处;
∴,
∴第2022次相遇在边DC上,
故答案为:D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难度较大,注意先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
15.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m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m/min的速度出发,5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m/min的速度去追赶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则爸爸追上小明用了___________min.
【答案】4
【分析】设小明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根据速度差×时间=路程差,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
依题意有(180 80)x=80×5,
解得x=4.
即: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min长时间.
故答案是:4.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6.用一根80cm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且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0cm,则围成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375
【分析】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则宽为(x-10)cm,然后运用长方形的周长求得x,进而求得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则宽为x-10
由题意得:2(x+x-10)=80,解得x=25
则长方形的宽为25-10=15
所以围成长方形的面积为15×25=375.
故答案为:37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得长方形的长和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某运输公司要将300吨的货物运往某地,现有A、B两种型号的货车可调用,已知A型货车每辆可装货物20吨,B型货车每辆可装货物15吨.在每辆汽车不超载的情况下,要把这300吨货物一次性装运完成,并且A型货车确定要用7辆,则至少调用B型货车______辆.
【答案】11
【分析】设调用B型汽车的辆数为x,根据“7辆A汽车的装货物的吨数+B汽车装货物的吨数≥300吨”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调用B型汽车的辆数为x,由题意得:
7×20+15x≥300
解得:x≥,
因为x取整数,所以至少应该调用B型汽车11辆.
故答案为:1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不等式关系,本题的不等式关系为:7辆A汽车的装货物的吨数+B汽车装货物的吨数≥300吨.
18.今年端午节前某超市分两次购进蛋黄、鲜肉、腊肉三种馅的粽子,第一次购进三种粽子数量之比为 3∶ 2∶ 1.根据销量,超市调整进货方案, 第一次与第二次购进蛋黄粽数量之比为 3∶ 4,且第二次购进蛋黄粽数量为第二次购进总量的 .为使两次购进鲜肉粽和腊肉粽数量之比为 ,则第二次购进鲜肉粽和腊肉粽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设第一次购进蛋黄粽子3x个,则购进鲜肉粽子2x个,腊肉粽子x个,第二次购进蛋黄粽子4x个,求出第二次的购进总量为9x个,然后设第二次购进鲜肉粽子mx个,则购进腊肉粽子(5-m)x个,再根据两次购进鲜肉粽和腊肉粽数量之比为 列式求出m的值,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解:设第一次购进蛋黄粽子3x个,则购进鲜肉粽子2x个,腊肉粽子x个,第二次购进蛋黄粽子4x个,
∵第二次购进蛋黄粽子数量为第二次购进总量的,
∴第二次的购进总量为4x÷=9x个,
∴第二次购进鲜肉粽子和腊肉粽子共5x个,
设第二次购进鲜肉粽子mx个,则购进腊肉粽子(5-m)x个,
由题意得:,
解得:,
∴5-m=,
∴第二次购进鲜肉粽和腊肉粽数量之比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根据题意得出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9.已知某铁路桥长16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9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70秒.则这列火车长______米.
【答案】200
【分析】设这列火车的长为x米,利用速度=路程÷时间,结合火车的速度不变,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解:设这列火车的长为x米,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这列火车的长为200米.
故答案为:200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用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和一些等重的小物体,做下列实验:在木杆中间栓绳,将木杆吊起来并使其左右平衡,在木杆右端挂一个重物,支点左边挂个重物,随重物个数增加,需要不断调整左边重物到支点的距离来保持平衡.大量试验,记录左右平衡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与.
实验次数 右 左 acm bcm n与a之间的关系
第一1次 1 1 12cm 12cm 1×12=12
第2次 1 2 6cm 12cm 2×6=12
第3次 1 3 4cm 12cm 3×4=12

设木杆长为cm,支点在木杆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cm,把,作为已知数,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利用结合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是杠杆平衡的条件.
2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5|+(b﹣3)2=0.点P在数轴上,且满足AP=2PB,则点P对应的数为 _____.
【答案】或##或
【详解】根据|a+5|+(b﹣3)2=0,可以先求出a、b的值,然后根据AP=2PB,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列出相应的方程,然后求解.
解:∵|a+5|+(b﹣3)2=0,
∴a+5=0,b﹣3=0,
解得a=﹣5,b=3,
∴点A表示的数为﹣5,点B表示的数为3,
设点P表示的数为x,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
∵AP=2PB,
∴x﹣(﹣5)=2(3﹣x),
解得x=;
②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
∵AP=2PB,
∴x﹣(﹣5)=2(x﹣3),
解得x=11;
③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
(﹣5)﹣x=2(3﹣x),
解得x=11(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点P对应的数为或11,
故答案为:或1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数轴以及非负性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明确题意,列出相应方程,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来解答
2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与3.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Q=AB时,t=_____.
【答案】2或6或
【分析】先表示出运动t秒时,P、Q两点表示的数,再根据PQ=AB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①Q点向右运动
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1+2t,点Q表示的数为3+t
解得或6
②Q点向左运动
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1+2t,点Q表示的数为3-t
解得或
当t为2或6或,PQ=AB
故答案为:2或6或.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3.已知点、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5,点表示的数为15.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移动,则点移动__________秒后,.
【答案】5或10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在点B的左侧或点P在点B的右侧,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列方程解题.
【详解】解:设t秒后,,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5+3t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

②点P在点B的右侧,
综上所述,当或时,,
故答案为:5或10.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涉及一元一次方程,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4.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30,点M以每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其中点M、点N同时出发,经过________秒,点M、点N分别到点B的距离相等.
【答案】
【分析】设时间为秒,表示出点、点所表示的数,进而分情况表示他们到点B的距离,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经过秒,点、点分别到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所表示的数为,点所表示的数为,
①当点B是的中点时,有,
解得:,
②当点与点重合时,有,
解得:,
因此,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方程的应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三、解答题
25.某种圆珠笔的售价是每支2元,甲、乙两家文具店均有促销活动:甲文具店全部九折,乙文具店20支及以下不打折,超过20支的部分打八折.设小明需要购买的圆珠笔的数量为x,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购买超过20支的圆珠笔,则在甲文具店需要花费 元,在乙文具店需要花费 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当x=25时,选择哪家文具店更优惠?当x=50呢?
(3)随着x的变化,试说明选择哪家文具店更优惠.
【答案】(1)1.8x;1.6x+8;
(2)x=25时,选则甲文具店;x=50时,选项乙文具店;
(3)当x=40时,甲乙两家文具店都一样;当x>40时,选择乙文具店更优惠;当0【分析】(1)分别根据甲乙的优惠方案列式计算即可;
(2)把分别代入(1)中的代数式,再比较各自费用的高低,从而可得结论.
(3)根据题意得出当甲乙两个店优惠一样时得圆珠笔数量,然后结合(2)中即可得出结论.
(1)
解:设小明需要购买的圆珠笔的数量为x,
甲文具店全部九折;
购买的花费为:元,
乙文具店20支及以内不打折,比20支多的部分打八折,
购买的花费为:元,
故答案为:;.
(2)
当时,甲文具店:(元);
乙文具店:(元).
因为,
所以选择甲文具店更优惠.
当时,甲文具店:(元);
乙文具店:(元).
因为,
所以选择乙文具店更优惠.
(3)
根据题意得:1.8x=1.6x+8,
解得:x=40,
∴当x=40时,甲乙两家文具店都一样;
由(2)得当x>40时,选则乙文具店更优惠;
当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列代数式,求解代数式的值,最优化选择问题,掌握“利用代数式的值作出最优化选择”是解题的关键.
26.某商店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节能灯共100只,购进100只节能灯的进货款恰好为2600元,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预售价如下表:(利润=售价-进价)
型号 进价(元/只) 预售价(元/只)
甲型号 20 25
乙型号 35 40
(1)求该商店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节能灯各多少只?
(2)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商店按预售价将购进的甲型号节能灯全部售出,购进的乙型号节能灯部分售出后,决定将乙型号节能灯打九折销售,全部售完后,两种节能灯共获得利润380元,求乙型号节能灯按预售价售出了多少只?
【答案】(1)购进甲型号的节能灯60只,购进乙型号的节能灯40只
(2)10只
【分析】(1)设该商店购进甲种型号的节能灯只,则可以购进乙种型号的节能灯只,根据“购进100只节能灯的进货款恰好为2600元”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2)设乙型节能灯按预售价售出的数量是只,由两种节能灯共获利380元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1)
解:设该商店购进甲种型号的节能灯只,则可以购进乙种型号的节能灯只,
由题意可得:,
解得:,
(只,
答:该商店购进甲种型号的节能灯60只,可以购进乙种型号的节能灯40只;
(2)
解:设乙型节能灯按预售价售出的数量是只,
由题意得,
解得:,
答:乙型节能灯按预售价售出的数量是10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27.某市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现有-小区需要进行小区改造,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比甲工程队多.
(1)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2)现在若甲工程队先做5天,剩余部分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3)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施工费用为元,乙工程队每天施工费用为元,若该工程总费用政府拨款元(全部用完),则甲、乙两个工程队各需要施工多少天?
【答案】(1)30天
(2)9天
(3)甲、乙两个工程队各需要施工天数分别是10天和15天
【分析】(1)用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的天数乘以,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得:若甲工程队先做5天,还剩余,再除以甲乙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即可求解;
(3)甲工程队需要施工x天,再把两队的总费用加起来等于70000,即可求解.
(1)
解:天,
答: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
(2)
解:天,
答:还需要9天才能完成;
(3)
解:设甲工程队需要施工x天,

解得:,
乙工程队需要施工=15天.
答:甲、乙两个工程队各需要施工天数分别是10天和15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除法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点,明确题意、准确得到数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数轴是我们进入七年级后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工具,它让数变得形象,也让数轴上的点变得具体,借助数轴可以轻松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已知数轴上的A、B两点分别对应的数字为a、b,且a,b满足|3b+12|+(a﹣3)2=0.
(1)a= ,b= ;
(2)P从B出发,以每秒2个长度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运动4秒,此时P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 ;
(3)应用:
小华家,小明家,学校在一条东西的大街上,小华家在学校的东面距学校500米,小明家在学校的西面距学校300米.
①画出如图的数轴(学校为原点,小华家为A点,小明家为B点),数轴的单位长度为实际的 米.
②周末小明自西向东,小华自东向西出去玩,他们每分钟都走50米,求几分钟后两人相距100米?并直接写出此时小明在数轴上的位置对应的数.
【答案】(1)3,﹣4
(2)15
(3)①100;②7或9分钟,0.5或1.5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2)根据B点对应的数字及P点运动时间可得P点表示的数,根据A点对应的数字即可得P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
(3)①利用数轴结合实际意义可得答案;②设x分钟后两人相遇100米,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方程即可求得.
(1)
解:∵|3b+12|+(a 3)2=0,
∴3b+12=0,a 3=0,
解得a=3,b= 4;
故答案为:3,-4;
(2)
解:根据题意,得P点表示的数为: 4-2×4=-12,
P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3-(-12)=15,
故答案为:15;
(3)
解:①由题意可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实际的100米,
故答案为:100;
②设x分钟后两人相遇100米,由题意得:
相遇前:50x+50x=300+500 100,
解得:x=7,
相遇后:50x+50x=300+500+100,
解得:x=9,
∴7或9分钟后两人相距100米;
此时小明在数轴上的位置对应的数为: 3+0.5×7=0.5或 3+0.5×9=1.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29.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几个人共同出钱购买一件物品.每人出8钱,剩余3钱;每人出7钱,还缺4钱.问人数、物品价格各是多少?请你求出以上问题中的人数和物品价格.
【答案】有7人,物品价格是53钱
【分析】设人数为人,根据“物品价格=8×人数-多余钱数=7×人数+缺少的钱数”可得方程,求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人数为人,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物品价格是.
答:有7人,物品价格是53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由实际问题列方程组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30.某厂准备生产甲、乙两种商品共8万件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甲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900元,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600元.设销售甲种商品a万件,销售总收入为W万元.
(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为W;
(2)若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W达到5400万元,则需要销售甲种商品多少万件?
【答案】(1)
(2)2
【分析】(1)设销售甲种商品a万件,则销售乙种商品(8-a)万件.根据总收入=单价×数量,即可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销售总收入;
(2)由(1)的结论结合销售总收入达到5400万元,即可得出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1)
设销售甲种商品a万件,则销售乙种商品(8-a)万件.
依题意得:
故答案为:
(2)
依题意得:
解得:
答:销售甲种商品2万件.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销售总收入;(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1.如图,已知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为点,现对点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秒,再把所得到的点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秒,得到点,我们把这样的操作称为点的“回移”,点为点的“回移点”.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写出“回移点”表示的数__________;(填空)
(2)当时,
①若,求点的回移点表示的实数;
②若回移点与点恰好重合,求的值;
(3)当时,若回移点与点相距7个单位长度,求的值.
【答案】(1)3a-t;
(2)①10;②1;
(3)5
【分析】(1)由移动的速度及时间确定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出相应代数式;
(2)①将t=2,a=4代入(1)中代数式即可得;②t=2时,回移点P'表示的实数是:3a﹣2,根据题意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3)当t=3时,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P’在点P的右侧;②点P’在点P的左侧;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1)
解:点P向左运动t秒后的距离为:t;
表示的数为:a-t;
把所得到的点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a秒,移动的距离为2a;
P'表示的数为:2a+a-t=3a-t;
故答案为:3a-t;
(2)
①t=2,a=4时,
回移点P'表示的实数是3a-t=3×4﹣2=10;
②t=2时,回移点P'表示的实数是:3a﹣2,
∵回移点P'与点P恰好重合,
∴3a﹣2=a,
解得a=1,
答:a的值是1;
(3)
当t=3时,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点P′在点P的右侧:
(3a﹣3)﹣a=7,
解得a=5;
②点P′在点P的左侧:
a﹣(3a﹣3)=7,
解得a=﹣2,
因为a>0,所以a=﹣2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a的值是5.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等,理解题意,列出相应代数式是解题关键.
32.如图,在数轴上点A、C、B表示的数分别是-2、1、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匀速运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
(1)AB的长为_______;
(2)当点P与点Q相遇时,求t的值.
(3)当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9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4)若PC+QB=8,直接写出t点P表示的数.
【答案】(1)14
(2)当t为秒时,点P与点Q相遇;
(3)当t为1秒或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9个单位长度;
(4)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8,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分析】(1)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求出AB的长;
(2)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3t-2,点Q表示的数为-2t+12;由点P,Q相遇,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由PQ=9,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4)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3t-2,PC=|3t-2-1|=|3t-3|,QB=2t,由PC+QB=8,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t的值,再将其代入3t-2中即可求出结论.
(1)
解:AB=12-(-2)=14,
故答案为:14;
(2)
解: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3t-2,点Q表示的数为-2t+12.
依题意得:3t-2=-2t+12,
解得:t=.
答:当t为秒时,点P与点Q相遇;
(3)
解:依题意得:-2t+12-(3t-2)=9或3t-2-(-2t+12)=9,
解得:t=1或t=.
答:当t为1秒或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9个单位长度;
(4)
解: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3t-2,PC=|3t-2-1|=|3t-3|,QB=2t.
依题意得:|3t-3|+2t=8,
即3-3t+2t=8或3t-3+2t=8,
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或t=,
∴3t-2=.
答: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8,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找出点B,C表示的数;(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4)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3.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B是点A,C的“联盟点”.
(1)若点A表示数﹣2,点B表示的数4,下列各数,3,2,0所对应的点分别C1,C2,C3,其中是点A,B的“联盟点”的是 ;
(2)点A表示数﹣10,点B表示的数30,P在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P在点B的左侧,且点P是点A,B的“联盟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
②若点P在点B的右侧,点P,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直接写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
【答案】(1)C2或C3
(2)①或或﹣50;②70或50或110
【分析】(1)根据“联盟点”的定义,分别验证C1,C2,C3三点即可.
(2)①设点P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x.根据点P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根据“联盟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②分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点A是点P,点B的“联盟点”;点B是点A、点P的“联盟点”;点P是点A、点B的“联盟点”,然后根据“联盟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1)
解:对于表示的数是3的C1来说.
∵点A所表示的数为﹣2,点B所表示的数是4,
∴AC1=5,BC1=1.
∵AC1和BC1不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
∴C1不是点A、点B的“联盟点”.
对于表示的数是2的C2来说.
∵点A所表示的数为﹣2,点B所表示的数是4,
∴AC2=4,BC2=2.
∵,即AC2=2BC2,
∴C2是点A、点B的“联盟点”.
对于表示的数是0的C3来说.
∵点A所表示的数为﹣2,点B所表示的数是4,
∴AC3=2,BC3=4.
∵,即BC3=2AC3,
∴C3是点A、点B的“联盟点”.
故答案为:C2或C3.
(2)
解:①设点P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x.
当点P在线段AB上,且PA=2PB时.
根据题意得.
解得.
当点P在线段AB上,且2PA=PB时.
根据题意得.
解得.
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且2PA=PB时.
根据题意得2(﹣10﹣x)=30﹣x.
解得x=﹣50.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或或﹣50.
②当点A是点P,点B的“联盟点”时,有PA=2AB.
根据题意得.
解得x=70.
当点B是点A、点P的“联盟点”时,有AB=2PB或2AB=PB.
根据题意得或.
解得x=50或x=110.
当点P是点A、点B的“联盟点”时,有PA=2PB.
根据题意得.
解得x=70.
所以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70或50或110.
故答案为:70或50或110.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和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关键.
34.已知数轴上两点A,B(点B在点A的右侧),若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C=2BC,则称点C为点A,B的“2倍分点”,若使得AC=3BC,则称点C为点A,B的“3倍分点”,…,若使得AC=kBC,则称点C为点A,B的“k倍分点(k为正整数)”.
请根据上述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若点A表示数﹣1,点B表示数2.
①当点C表示数1时,则k=  ;
②当点C为点A,B的“5倍分点”时,求点C表示的数;
(2)若点A表示数a,AB=6,当点C为AB的“3倍分点”时,请求点C表示的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①2; ②C表示的数为或
(2)a+或a+9
【分析】(1)①根据k倍分点的对应即可求解;
②分两种情况:若点C在线段AB之间,若点C在线段AB延长线上,列出方程计算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若点C在线段AB之间,若点C在线段AB延长线上,进行讨论即可求解.
(1)
①k=[1﹣(﹣1)]÷(2﹣1)=2;
故答案为:2;
②设点C表示的数为x;
若点C在线段AB之间,则AC=x+1,BC=2﹣x,
∵AC=5BC,
∴x+1=5(2﹣x),
∴;
若点C在线段AB延长线上,则AC=x+1,BC=x﹣2,
∵AC=5BC,
∴x+1=5(x﹣2),
∴.
综上所述,C表示的数为或.
(2)
6×=,
6÷=9,
故C表示的数为a+或a+9.
故答案为:a+或a+9..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及列代数式,认真理解新定义:数轴上两点A,B(点B在点A的右侧),若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C=kBC,则称点C为点A,B的“k倍分点(k为正整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单选题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40km/h的速度前进,突然,6号队员以50km/h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5km后掉转车头,仍以50km/h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设6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xh,则x为( )
A.1.5 B.0.75 C. D.
2.某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做只需甲队的一半时间就能完成.设两队合作需要x天完成,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3.小江去商店购买签字笔和笔记本(其中签字笔和笔记本的单价相同).若购买20支签字笔和15本笔记本,则他身上的钱还缺25元;若购买19支签字笔和12本笔记本,则他身上的钱会剩下15元.若小江购买17支签字笔和9本笔记本,则( )
A.他身上的钱还缺65元 B.他身上的钱会剩下65元
C.他身上的钱还缺115元 D.他身上的钱会剩下115元
4.某校手工社团30名学生制作纸飞机模型,每人每小时可做20个机身或60个机翼,一个飞机模型要一个机身配两个机翼,为了使每小时制作的成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学生做机身,多少名学生做机翼?设分配x名学生做机身,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5.如图,在2022年2月的日历表中用优美的“ ”形框住五个数,框出1,3,8,10,16五个数,它们的和为38,移动“ ”的位置又框出五个数,已知这五个数的和是53,则它们中最小两个数的和是(  )
A.9 B.10 C.11 D.19
6.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张,或长方形铁片80张.将圆形铁片2张和长方形铁片1张可配套做成一个密封圆桶.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铁片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的将铁片配套?设安排人生产圆形铁片,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a﹣10)2+|b+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若点P、Q同时出发,当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时, t的值为(  )
A.3 B.5 C.3或5 D.1或
8.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原点为O,现A点以2m/s的速度向左运动,B点以1m/s的速度向左运动,若A,B两点同时出发,当OA:OB=1:2时,用时为(  )
A.2s B.s C.s或1s D.s或2s
9.学校需制作若干块标志牌,由一名工人做要5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工人先做4h,然后增加5人与他们一起做6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工人的工作效率一样,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小华的解法如下:设先安排x人做4h.所列方程为,其中“”表示的意思是“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表示的意思是“增加5人后人再做6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小军所列的方程如下:,其中,“”表示的含义是( )
A.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
B.先工作的x人前4h和后6h一共完成的工作量.
C.增加5人后,新增加的5人完成的工作量.
D.增加5人后,人再做6h完成的工作量.
10.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损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不赔不赚 B.赚了32元 C.赔了8元 D.赚了8元
11.在矩形ABCD中放入六个长、宽都相同的小长方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求小长方形的宽AE.若AE=x(cm),依题意可得方程(  )
A. B.6+2x=14﹣x
C.14﹣3x=6 D.6+2x=x+(14﹣3x)
12.如果四个有理数的和的是4,其中三个数是,,9.则第四个数是( )
A. B.15 C. D.21
二、填空题
1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2与2.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QAB时,t=________.
14.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甲、乙两动点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项点A、C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甲点依顺时针方向环行,乙点依逆时针方向环行,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则它们第2022次相遇在边________上.
15.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m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m/min的速度出发,5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m/min的速度去追赶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则爸爸追上小明用了___________min.
16.用一根80cm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且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0cm,则围成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17.某运输公司要将300吨的货物运往某地,现有A、B两种型号的货车可调用,已知A型货车每辆可装货物20吨,B型货车每辆可装货物15吨.在每辆汽车不超载的情况下,要把这300吨货物一次性装运完成,并且A型货车确定要用7辆,则至少调用B型货车______辆.
18.今年端午节前某超市分两次购进蛋黄、鲜肉、腊肉三种馅的粽子,第一次购进三种粽子数量之比为 3∶ 2∶ 1.根据销量,超市调整进货方案, 第一次与第二次购进蛋黄粽数量之比为 3∶ 4,且第二次购进蛋黄粽数量为第二次购进总量的 .为使两次购进鲜肉粽和腊肉粽数量之比为 ,则第二次购进鲜肉粽和腊肉粽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
19.已知某铁路桥长16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9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70秒.则这列火车长______米.
20.如图,用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和一些等重的小物体,做下列实验:在木杆中间栓绳,将木杆吊起来并使其左右平衡,在木杆右端挂一个重物,支点左边挂个重物,随重物个数增加,需要不断调整左边重物到支点的距离来保持平衡.大量试验,记录左右平衡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与.
实验次数 右 左 acm bcm n与a之间的关系
第一1次 1 1 12cm 12cm 1×12=12
第2次 1 2 6cm 12cm 2×6=12
第3次 1 3 4cm 12cm 3×4=12

设木杆长为cm,支点在木杆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cm,把,作为已知数,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
2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5|+(b﹣3)2=0.点P在数轴上,且满足AP=2PB,则点P对应的数为 _____.
2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与3.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Q=AB时,t=_____.
23.已知点、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5,点表示的数为15.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移动,则点移动__________秒后,.
24.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30,点M以每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其中点M、点N同时出发,经过________秒,点M、点N分别到点B的距离相等.
三、解答题
25.某种圆珠笔的售价是每支2元,甲、乙两家文具店均有促销活动:甲文具店全部九折,乙文具店20支及以下不打折,超过20支的部分打八折.设小明需要购买的圆珠笔的数量为x,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购买超过20支的圆珠笔,则在甲文具店需要花费 元,在乙文具店需要花费 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当x=25时,选择哪家文具店更优惠?当x=50呢?
(3)随着x的变化,试说明选择哪家文具店更优惠.
26.某商店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节能灯共100只,购进100只节能灯的进货款恰好为2600元,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预售价如下表:(利润=售价-进价)
型号 进价(元/只) 预售价(元/只)
甲型号 20 25
乙型号 35 40
(1)求该商店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节能灯各多少只?
(2)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商店按预售价将购进的甲型号节能灯全部售出,购进的乙型号节能灯部分售出后,决定将乙型号节能灯打九折销售,全部售完后,两种节能灯共获得利润380元,求乙型号节能灯按预售价售出了多少只?
27.某市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现有-小区需要进行小区改造,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比甲工程队多.
(1)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2)现在若甲工程队先做5天,剩余部分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3)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施工费用为元,乙工程队每天施工费用为元,若该工程总费用政府拨款元(全部用完),则甲、乙两个工程队各需要施工多少天?
28.数轴是我们进入七年级后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工具,它让数变得形象,也让数轴上的点变得具体,借助数轴可以轻松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已知数轴上的A、B两点分别对应的数字为a、b,且a,b满足|3b+12|+(a﹣3)2=0.
(1)a= ,b= ;
(2)P从B出发,以每秒2个长度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运动4秒,此时P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 ;
(3)应用:
小华家,小明家,学校在一条东西的大街上,小华家在学校的东面距学校500米,小明家在学校的西面距学校300米.
①画出如图的数轴(学校为原点,小华家为A点,小明家为B点),数轴的单位长度为实际的 米.
②周末小明自西向东,小华自东向西出去玩,他们每分钟都走50米,求几分钟后两人相距100米?并直接写出此时小明在数轴上的位置对应的数.
29.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几个人共同出钱购买一件物品.每人出8钱,剩余3钱;每人出7钱,还缺4钱.问人数、物品价格各是多少?请你求出以上问题中的人数和物品价格.
30.某厂准备生产甲、乙两种商品共8万件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甲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900元,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600元.设销售甲种商品a万件,销售总收入为W万元.
(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为W;
(2)若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W达到5400万元,则需要销售甲种商品多少万件?
31.如图,已知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为点,现对点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秒,再把所得到的点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秒,得到点,我们把这样的操作称为点的“回移”,点为点的“回移点”.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写出“回移点”表示的数__________;(填空)
(2)当时,
①若,求点的回移点表示的实数;
②若回移点与点恰好重合,求的值;
(3)当时,若回移点与点相距7个单位长度,求的值.
32.如图,在数轴上点A、C、B表示的数分别是-2、1、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匀速运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
(1)AB的长为_______;
(2)当点P与点Q相遇时,求t的值.
(3)当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9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4)若PC+QB=8,直接写出t点P表示的数.
33.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B是点A,C的“联盟点”.
(1)若点A表示数﹣2,点B表示的数4,下列各数,3,2,0所对应的点分别C1,C2,C3,其中是点A,B的“联盟点”的是 ;
(2)点A表示数﹣10,点B表示的数30,P在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P在点B的左侧,且点P是点A,B的“联盟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
②若点P在点B的右侧,点P,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直接写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
34.已知数轴上两点A,B(点B在点A的右侧),若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C=2BC,则称点C为点A,B的“2倍分点”,若使得AC=3BC,则称点C为点A,B的“3倍分点”,…,若使得AC=kBC,则称点C为点A,B的“k倍分点(k为正整数)”.
请根据上述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若点A表示数﹣1,点B表示数2.
①当点C表示数1时,则k=  ;
②当点C为点A,B的“5倍分点”时,求点C表示的数;
(2)若点A表示数a,AB=6,当点C为AB的“3倍分点”时,请求点C表示的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