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6 07:3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

陋室铭刘禹锡明德中学:陈迪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够流畅的翻译课文。
3、学会整理归纳一些文言字词。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策某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 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就是——刘禹锡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下面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遂道,走进刘禹锡的陋室与他共谈吧!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多含颂扬或鉴戒之意解题“铭”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一读,入情入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书 声 琅 琅 自 读xīntáiHōng rúdú书声琅琅——范读书声琅琅——你读我评书声琅琅——齐读配乐朗读二读,识文断义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碧绿的苔藓,长到台阶上;
青葱的草色,映入竹帘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断文识义整理归纳断文识义一、古今异义:馨、形、丝竹。
二、词类活用:名、灵、上、青、乱、劳。
三、一词多义:之、往来、

陋室铭刘禹锡明德中学:陈迪星第二课时欢迎莅临指导!!!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赏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3、分析和梳理文章的结构
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请欣赏:此乃山寨版,不可仿也!!!三读,情境创设击破难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正版
《陋室铭》,与作者促膝而谈吧。现在假设我是新华社的记者陈,你们都是陋室主人的鸿儒朋友们,我想就陋室主人的一些情况跟你们做个采访,能通过重重考验的说明你是作者真正朋友,最后我们评出陋室主人的挚友。下面我们开始,好吗?记者陈问: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作者是如何引出陋室的呢?鸿儒答:山、水记者陈问:第一、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呢?鸿儒答: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并且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记者陈问:文中哪句明确的告诉我们陋室不陋呢?(提示:用原名回答。)鸿儒答:“何陋之有?”(能否改成陈述句?)记者陈问:孔圣人都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那么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出陋室不陋体现在哪几句话上呢?记者陈问:陋室为何不陋呢?鸿儒答:德馨 这句话出自于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之口,有一次,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资料链接环境:优美清幽交往:友人博学情趣:高雅健康鸿儒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将一些荒芜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如此一来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美点寻踪:苔痕 阶绿,草色 帘青上入这两句在于衬托。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由些可知陋室的主人必是德才兼备,表明主人的高雅脱俗的情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法,来表现作者志趣高雅健康,不与黑影势力同流合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实
正反鸿儒答:作者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 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胸怀,在更高的境界颂扬了“惟吾德馨”的君子之德,表现陋室不陋。记者陈问:文章中除了引用了孔子的话和自己的对陋室描述来说明陋室不陋外,还列举哪些古代先贤住所呢?鸿儒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记者陈问:列举这两人的例子有何作用呢?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闲居草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扬雄: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知人论世记者陈问:全文除了运用类比,衬托等写作
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鸿儒答:“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
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石灰吟》 《白杨礼赞》 我学过运用托物言志的文章,如:概念引入我们的采访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作为陋室主人的鸿儒朋友我们能否为这居“陋室”进行命名呢?然后再为素雅的陋室提写一块牌匾呢?温馨小提示:根据主人的性情和品格
来为陋室命名,来写此牌匾拓展训练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 《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回归朗读
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 愿《陋室铭》一
文的铿锵音韵永
远萦绕在你耳际愿《陋室铭》一
文的高尚情操永
远流淌在你心间
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练习巩固考考你?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 孔子云:何陋之有?四、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任选一个题材,仿写课文,
如 “考试铭”、“卧室铭”、
“朋友铭”等等。(亦可自拟题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