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B. 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 将饱和石灰水溶液降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D.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分
2.用一个玻璃瓶装上写有你心愿的纸片,然后盖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漂流瓶”。如果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
A. 浮力变大,露出水面体积不变
B. 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C. 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小
D. 浮力变小,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3.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 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 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 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6.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 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 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D. 地下水和冰川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7.将下列厨房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
8.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陆地内、海洋内、海陆间三种类型,这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
A. 地表径流 B. 蒸发和降水 C. 地下径流 D. 下渗和蒸腾
9.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可知,能最快洗净衣服上溶质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
B.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C. 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D.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1.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 增大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升高温度 D.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12.物理小组制作的一个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进水)或向烧瓶中吹气(排水),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悬浮状态时,若向胶管A吹气,烧瓶将( )
A.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水 B. 海水 C. 盐水 D. 雨水
14.一杯糖水里各部分的性质是( )
A. 不相同的 B. 相同的 C. 上面浓下面稀 D. 下面浓上面稀
15.小科同学往右上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钙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钠
16.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 F甲<F乙 B. F甲>F乙 C. ρ甲>ρ乙 D. ρ甲<ρ乙
17.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 江河水、浅层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江河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江河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
18.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19.在下列所列举的各种事例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 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海巡船 B. 缓缓上升的热气球
C. 太空中运行的空间飞行器 D. 元宵夜放飞的“孔明灯”
20.如图所示为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所处的状态,据此比较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则( )
A. 甲比乙的质量小 B. 甲比乙的质量大
C. 甲、乙质量一样大 D. 无法比较哪个质量大
21.小兰通过理论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分析原因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B. 高锰酸钾不能溶解在水中
C.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 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4.将一重为80N的物体,放入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 80N B. 110N C. 50N D. 30N
25.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g=10N/kg)
A. 小球所受浮力一定等于1N B. 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C. 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 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26.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甲、丁
27.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为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为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8.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
A. 2.5mL B. 10mL C. 10mL或15mL D. 10mL或2.5mL
29.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p、F浮与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大大缩减,蓄水量大幅降低,并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倾向,这不仅威胁着当地的农业渔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下列关于淡水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我国淡水资源非常丰富,今夏的干旱对我国无影响
B. 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C.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
D. 水体污染,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31.小吴把学校和家里的一些物质充分混合搅拌,可形成溶液的是( )
A. 植物油和水 B. 植物油和食盐 C. 粉笔末和水 D. 碘和酒精
32.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A端为电源正极,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④向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则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除③都正确 C. ①② D. ①②③
33.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的依据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 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34.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35.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浸没水中的物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6.某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37.实验室需要100g质量分数为3%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中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3g氯化钠与100g水配制得到
B. 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钠
C. 氯化钠直接放于天平托盘上称取
D. 用50g质量分数6%氯化钠溶液与50g水配制得到
38.把一个木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50g酒精;若将此木球从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质量是(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
A. 等于50g B. 小于50g C. 大于50g D. 无法确定
3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从表中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B.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C.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D.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
40.如图所示,甲乙两台秤上各有一个容器,一个装满水而另一个未装满水,现各将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与容器壁、底都不接触,则在手指浸入水中之后,两台秤的示数变化( )
A. 甲变小,乙不变 B. 甲变大,乙不变
C. 甲不变,乙变大 D. 甲变小,乙变大
41.甲、乙、丙、丁是4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他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他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2.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63.9g
B.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相交
C. 在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2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 在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氯化钠
43.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第一次如甲图所示直立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1,此时水对木块底部压强为P1;第二次变为如图乙所示横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2,此时水对木块底部压强为P2;则( )
A. 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D. F1=F2,P1=P2
44.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计在各种不同的液体中测密度时所受浮力不相等
B. 潜水艇上浮的过程中浮力变大
C. 密度计上标有刻度,其刻度示数从下到上是逐渐变大的
D. 气象台用的探测气球里所充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5.一定温度下,恒温蒸发某溶液至有少量晶体析出时,保持不变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质的溶解度
C. 溶质的质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
46.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a所示为一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b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在图中可以准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47.①、②、③、④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克水,在20℃时,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克、9克、36克、18克的NaCl,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 20℃时,如果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刚好达到饱和,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
48.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
A. 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 碘酒中,酒精是溶质,碘是溶剂
49.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随提起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 )
A. 2.7×103kg/m3 B. 3.1×103kg/m3 C. 3.5×103kg/m3 D. 4.4×103kg/m3
50.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
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⑤②④①③⑥ C. ①③⑥⑤②④① D. ⑤②④①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B 6.A 7.D 8.B 9.C 10.B
11.D 12.D 13.A 14.B 15.D 16.C 17.D 18.C 19.C 20.A
21.B 22.C 23.D 24.D 25.B 26.B 27.A 28.D 29.A 30.A
31.D 32.B 33.D 34.C 35.D 36.B 37.D 38.A 39.B 40.C
41.A 42.D 43.A 44.D 45.B 46.C 47.C 48.C 49.D 50.D
《水和溶液》选择训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