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6 07: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巴东三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理清思路。
2.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学习作者多样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一、阅读提示,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地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游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3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二、我阅读,我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吼( ) 恐怖( )渺小( ) 袅袅( ) 凝望( ) 险峻( )
短促( ) 崆岭( )谚语( ) 浣妆( ) 唱和( ) 调和( )
秭归( ) 群壑( ) 耸立( ) 蔚蓝( ) 削成( ) 横暴( )
峰巅( )瞿塘峡( )夔门( )滟滪( ) 古刹( )
2.解释词语
浣妆: 浣 玲珑:
险峻: 古褐苍苍:
悬崖绝壁: 凝望:
3.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找出作者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5.根据你的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说说每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我阅读,我品味
1.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各峡山水特点的句子吗?


2.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
(1) 江水的险,险在窄,陷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2)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
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3)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4)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3.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一些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有何作用。


4.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摘录一些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6.你能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四、我阅读,我比较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五、我阅读,我借鉴
你能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来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吗?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六、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景点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到三峡来。……



七、语文知识积累。
2、《周庄水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阅读提示
你了解周庄吗?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二、我阅读,我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斑斓( ) 眩目( ) 仲春( ) 摇曳( ) 木橹( ) 搅动( )
参差( ) 谛听( ) 娴熟( ) 璀璨( ) 漾动( ) 彩绸( )
连缀( ) 屋脊( ) 覆盖( ) 屋檐( ) 渗出( ) 丝弦( )
轨迹( ) 剔透( ) 勾勒( ) 黑黝黝( ) 缤纷( ) 瞬息( )
2、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眩目: 飘忽:
参差: 谛听: 璀璨:
如泣如诉:
张灯结彩: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3、阅读完课文,周庄在你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提示:可以运用一些诗词句或修辞手法等。)


三、我阅读,我理解
1、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部分并概括内容。
2、开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作为游记,作者曾经几次游周庄?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水韵图画” 你觉得描绘最详细的是哪一次?


4、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描绘了周庄的哪些景物?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5、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我阅读,我品味
1、从文中划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可参照“思考与练习二”)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3、通过欣赏,你知道本文为何命名“周庄水韵”而不是“周庄水乡”、“古镇周庄”……吗?


五、我阅读 我探究
1、本文在写作上是否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呢?


2、朗读课文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和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何不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2.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及作者的情感。
3.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一、初读课文
1.用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默读、朗读等)把课文读通顺,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颠簸( ) 镶着( ) 涟漪( ) 苍穹( ) 犬吠( ) 衔接( )
伫立( ) 牦牛( ) 摇曳( ) 浩瀚( ) 轮廓( ) 波澜( )
地壳( ) 繁衍( ) 眸子( ) 逶迤( ) 荡漾( ) 涟漪( )
安谧( ) 篝火( ) 恬雅( ) 哈达( ) 波澜( ) 深湛( )
潸然泪下( ) 娓娓动听( ) 脍炙人口( )
2.解释下列成语。
(1)扑朔迷离: (2)娓娓动听:
(3)得天独厚: (4)脍炙人口:
(5)虚无缥缈: (6)沧海桑田:
二、细读课文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青海湖的美?


4.作者是怎样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的?其中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请在书上把这些句子划出来并加以分析。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青海湖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的?


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神奇的鸟岛的?又是从哪些方面写鱼的呢?

7.作者为什么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


三、品读感悟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来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参照完成思考练习二,提示: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
作者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4.《走进纽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
2.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提示
1.你对纽约知多少?请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它的人口约1080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失分发达,拥有稠密的公路网,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大多为小轿车。
2.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作者曾旅居纽约,期间一方面他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迎头赶上,同时对其五光十色、震耳欲聋的现代文明褒中有贬,另一方面,作者身处异邦,心系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他能早日繁荣富强。这种复杂的心态反映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懂的生字词,然后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沟壑( ) 巉岩( ) 浸淫( ) 皑皑( ) 喧嚣( ) 擎天( )
镢头( ) 奇崛( ) 哐当( ) 嘈杂( ) 骤降( ) 白炽( )
倏地( ) 杂沓( ) 砭骨( ) 扬镳( ) 摩天( ) 皑皑( )
2.积累词语。
超尘脱凡: 巉岩 :
砭骨: 容光焕发:
烙印: 喧嚣:
分道扬镳: 倏地:
三、细读课文
1.文中描写了纽约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吗?

3.课文哪些段落使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使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四、品析语言
1.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看下列短句,品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②“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②“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4.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和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②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5.请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其精彩在什么地方(可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分析)。

五、总结借鉴
反复朗读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参考答案
二、我阅读,我感知
1.hǒu bù miǎo niǎo cù kōng yàn huàn
zǐ hè sǒng wèi diān qú kuí yàn yù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3.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4.第一部分:(①—②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令作者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③—⑨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⑩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的心情。
三、我阅读,我品味
1.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江北山险而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
黄陵庙一带风光秀美。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米仓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妙:不单调;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变幻多姿。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侧重人文景观。
2.(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3.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1)第一段“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
(2)第四段,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
(3)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2)“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算鬼门关”,极现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显现后面的崆岭滩,后句笔锋一转,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3)杜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作者在文中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群马奔驰,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4)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非常精炼地概括出黄陵庙一带景色之美。
(5)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5、略
6.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四、我阅读,我借鉴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4)本文引用了诗、谚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我阅读,我比较
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六、略
参考答案
二、我阅读,我感知
1、斓lán 眩xuàn仲zhònɡ曳yè参差cēn cī谛dì娴xián璀璨cuǐ càn
2、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飘忽:捉摸不定。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 如泣如诉: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这里形容声音柔细。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1)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3)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三、我阅读,我理解
1、三方面:水中倒影、水上石桥、水傍古镇。\作者印象:“这样的景象,……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2、三次: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略)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略)
第三次 春夜 犹如多姿多彩的神奇童话(详)
3、景物:楼房,小街,彩灯,小河,花船,礼花……(水景)
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由“天上”写到“地上”,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4、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四、我阅读,我品味
1、第一次:视觉:色彩,“雨雾”——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视觉:色彩,“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听觉:声音“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视觉:色彩(彩灯、花船、星光、礼花……);听觉:声音(音乐、爆炸声、欢呼声);动静相结合
3、水韵:水的情趣,水的韵律……
五、我阅读 我探究
1、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绘。
2、一诗一文同写水乡,但选材及构思不同,《周庄水韵》写小桥,流水,游人,以及小镇节日的灯花和欢乐的氛围,而《江南》写江南水乡,视野比较开阔。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
1.bǒ xiāng liányī qióng zhù máo yè hàn qiào yǎn móu wēiyí mì gōu tián hǎ shān wěi kuài
2.(1)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2)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3)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4)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5)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二、细读课文
1.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2.观赏顺序:到达青海湖:“青海湖到了……”
观赏草滩:“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湖水:“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观赏乌云:“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万里晴空:“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草滩和山峦:“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观赏海岛:“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影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
观赏结束:“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3.青海湖美在:(1)湖水蓝得醉人;(2)环境氛围清新幽静;(3)神话传说神奇迷人;(4)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4.略。
5.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6.作者首先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写了夏季与冬季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
7.梦幻是神奇、美丽的,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那诱人的魅力。
三、品读感悟 1.略。
2.因为青海湖太美了。水蓝得可爱,草滩美得狙犷、自然、质朴。在这里成千上万只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栖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这一切美得不敢让人相信,让人觉得只胡梦幻中才能有此美景。
四、拓展延伸 措施:限制每日旅游人数,清除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旅游设施等等。
参考答案
二、感知课文
1.hè chán jìn ái jué jué kuāng cáo shū
tà biān biāo
2.最繁华的大都市、现代文明的结晶、处处高楼林立、直插云天、气象雄伟,繁华喧嚣、车水马龙、风驰电掣、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生活节奏异常快速,灯光如昼、奇绝伟岸、生命力博发。每个人都是奋斗者和竞争者。
三、细读课文
1.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高楼大厦(重峦叠幛);整个纽约(纸上地球);车、路、桥、灯(虫、线、琴、花)
2.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3.(1)静态描写:
①第一自然段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也映照出朵朵白云。”
②第二自然段中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以及在上面俯视看到的景物:“俯首望去……很像一颗画在纸上的地球了。”
③第五自然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
都还是一片明艳的阳光。”
这些静态描写,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我们比较完整地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的起初面貌。
(2)动态描写:
①第二自然段写巨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这样描写,充分表现了纽约上空风力之猛,也衬托出大厦之高。
②第四自然段写纽约的交通状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 “甲虫以铁为甲……美丽动听。”
这些动态描写将景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4.感受: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课文第三段)
表达情感:作者面对现代文明发达的大都市纽约,依然心系祖国,心系故乡。相对纽约而言,我们是远远落后的,为了缩短其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希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四、品析语言
1.①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运用了夸张手法,极夸楼之高。
②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③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2.①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②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这些句子节奏急促,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3.这些句子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4.①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②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5.略。
五、总结借鉴
1、语言铿锵有力、简洁激奋。
2、善用叠词叠句、排比,气势恢宏。
3、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