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故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6 07: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 乡
学科:语文 年级:九年级 主备人:汪海燕 审稿: 审批人: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了解辛亥革命后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社会现实;领会鲁迅先生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 理解运用对比手法、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3、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运用对比突出主题的写法。
学习指导 理情节--析人物—悟主旨-品语言
学 习 过 程 修正栏
课前预习:
  (一)了解有关小说知识: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
  生动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按人的视听感觉可分为: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按不同角度可分为:正面、侧面描写。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4)环境:A社会环境:作用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自然环境;作用是: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选自《呐喊》(小说集)。
  2.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把你圈划查注的生字词读给同学们听? 阴晦( )瓦楞( ) 胯( )下 獾( )秕( )谷 鹁鸪(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 潺潺( ) 黛( )色 愕( )然 五行( )2、再读小说《故乡》全文,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完成如下问题:(1)想一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本文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 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6—77段):第三部分(78—88段):(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修饰性性的词语,把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3、小说是通过塑造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重点是刻画谁?【反思测评】1、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 》(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 》。 2、 小说以 序,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 —— —— ”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导学过程】预习导学1、运用对比手法,从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对生活态度等方面写出了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在书上划出来),请同学们说说,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2、正如大家所说那样,虽然“我”和闰土的身份不同,“我”闰土还是建立起了纯洁无瑕的兄弟般的友谊。这次“我”回故乡,见到兄弟般的闰土时,他对“我”的感情却产生了隔膜。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3、为什么从他挑香炉和烛台这件事中,可以得出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了,对现实失望了的结论呢?4、是什么原因使“我”和闰土这对小时候的兄弟般的朋友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又是什么原因使的精神变得麻木了?【反思测评】1、给画线字注音。隐晦( ) 惘然( ) 颧骨( ) 嗤笑( ) 鄙夷( ) 恣脽( )2、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一) 自主学习1、如果要求你给杨二嫂名字前面加个定语,大家准备分别给青年杨二嫂和中年杨二嫂加上什么定语?从哪里可以看出杨二嫂的势利 青年杨二嫂: 杨二嫂、 杨二嫂。中年杨二嫂: 杨二嫂、 杨二嫂。2课文是怎样刻画杨二嫂这一人物的?我们可以看出杨二嫂是什么样的人啊 3本文通过对闰土性格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精神的压抑和毒害。既然写闰土这个形象已经表现小说的主题,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4、品味、体会第三部分的语言,想一想小说中的“我”是怎能样的一个形象?(1)全班学生一齐读78至88自然段课文(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我”对新生活的的认识水平是怎么样的 同学们认为“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4)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5、学了《故乡》这篇小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6、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反思测评】1.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3 .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