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10: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一
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时空观念
明确考向
考点 课标要求 考查内容
考点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良渚文化所展现的中华早期文明[辽宁2021·1]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西周分封制[全国乙2021·24]
从西周南北方青铜器风格考查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广东2021·1]
西周政治制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浙江2021年6月·1]
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浙江2021年1月·1]
先秦时期等级制度的发展[湖北2021·1]
商周时期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全国Ⅰ2019·24]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考点



从部落到国家
核心素养突破——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突破——历史解释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分期
时期 分期标准:石器制作技术
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分期
(1)旧石器时代
①代表性古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②生产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分期
(2)新石器时代
早期 中期 晚期
时间 距今约1万年前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 距今约5000年
文化遗存 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生产 生活 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
时间 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 阶段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出现 —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特点 —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1)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出现
(2)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4)通过战争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
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1)三皇时代:三皇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事迹
①炎黄部落联盟,炎帝、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②尧将部落首领之位禅让给舜。
③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3)统治特点
①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夏朝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进行间接统治。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夏朝灭亡。
从部落到国家
3.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2)文化遗存:殷墟遗址出土的大批的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3)统治特点
①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国家管理: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③国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4)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牧野之战纣王战败,商朝灭亡。
从部落到国家
4.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2)统治特点
①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②“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从部落到国家
5.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①工具: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②土地制度: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3)评价: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概念深化
在家庭、家族内,父系家长地位至高,权力至大;在国家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甚至掩盖了阶级关系。
家国同构
二、核心素养突破
史料实证
通过考古遗存、神话传说与传世文献等材料研究历史
1.考古遗存
(1)定义:考古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物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既有人工遗存,也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既包括各类遗迹和遗物,也包括各种遗迹遗物集合式分布的遗址等。
(2)特点:能够根据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各种实物资料及其埋藏信息,并借助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分析确认其时间和空间、制作和使用、文化属性等基本信息。
史料实证
通过考古遗存、神话传说与传世文献等材料研究历史
2.神话传说
(1)定义:民间传说中不可思议或超自然故事的统称。
(2)特点
①都是想象或幻想的或是将真实存在人物进行神化展现的产物。
②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描述了人们想象中的生活。
③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④产生在久远的史前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史料实证
通过考古遗存、神话传说与传世文献等材料研究历史
3.传世文献
(1)指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献著作。
(2)特点
①难免有谬误或后人修改的痕迹。
②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③配合出土的文物等,能够印证某些史实等。
史料实证
通过考古遗存、神话传说与传世文献等材料研究历史
4.史料的研究价值
甲骨文、金文成为研究商周历史的第一手文字史料,传世文献也是记载早期国家历史的重要史料;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字记载较少,且有较浓厚的神话色彩,故考古遗存成为佐证早期国家历史的重要物证。
随堂练
1.[辽宁2021·1]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等级秩序的确立
答案:C
随堂练
2.[广东2021·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答案:D
历史解释
商和西周早期国家的特征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
2.等级森严:西周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是,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社会结构。西周实行分封
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4.神权色彩浓厚:商代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决定。
5.稳定延续: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6.发展不完备:商代尚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部落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随堂练
1.[全国乙2021·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答案:D
悟真题
1[全国乙2022·24]
据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C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南北往来。由地图信息可知,商、西周时期的重要铜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而商、西周的政治中心和西周诸侯国主要分布在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方的铜矿原料运输到北方,促进了北方青铜冶铸业的繁荣,使青铜器得以在商、西周政治中心及北方诸侯国地区被大量使用,由此得出南北方联系的加强,故C项正确;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主要是用作礼器,而非用于农业,故A项错误;当时南北交通不便,不利于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开展,故B项错误;统治区域扩展和青铜器铸造没有必然联系,是南北方往来推动北方青铜器铸造繁荣,故D项错误。
悟真题
[浙江2021年6月·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特点。“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反映西周统治者奉行君权神授说,体现出西周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制度特点,故A项正确;周王的嫡庶子孙是天下的大宗属于宗法制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天下为公”是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的特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度是西汉初期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悟真题
[天津2020·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D 【解析】本题考查井田制。材料“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说明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村社成员对私田仅有使用权,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下村社成员对私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进行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私田的收获物作为报酬部分归私田耕种者所有,“全部”上缴国家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井田制与此不符,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故C项错误。
悟真题
[浙江2022年1月·1]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本题考查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嫡长子一脉”“整个家族”“诸侯国君主的排序”等,可知这一统治模式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依据材料“周王……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等,可知神权与王权结合,选①。据材料“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等,可知这一模式是以血缘亲疏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选③。分封制是间接控制地方的制度,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②。夏朝就是早期国家,故“开始”说法错误,排除④。综上所述,选B项。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