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专题二
考点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时空观念
明确考向
考点 课标要求 考查内容
考点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山东2021·3]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2020·4]
隋朝兴亡
壹
考点
贰
叁
肆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核心素养突破
一、隋朝兴亡
隋朝兴亡
1.建立与统一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隋朝兴亡
2.隋朝的建设
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隋朝兴亡
3.灭亡
(1)背景:隋炀帝(杨广)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伐高丽,严重破坏生产,民不聊生,引起大规模起义。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国家博物馆馆藏隋炀帝杨广画像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建立和统一
(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统一: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2.前期的繁荣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则天统治时期: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武周政治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3.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
(1)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2)唐朝先后灭东、西突厥。
(3)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4)唐蕃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5)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6)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1)背景
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
③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④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2)时间: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叛乱历时八年。
(3)影响
①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
②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③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④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2.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困苦。
(2)黄巢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
(3)唐朝灭亡:朱温逐渐控制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3.五代十国
(1)朝代更迭
①五代: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②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3.五代十国
(2)后周世宗改革
①时间:五代十国后期
②内容: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
③影响: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柴荣
四、核心素养突破
素养提升
唯物史观 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
(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比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吸取国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5)大运河的开凿,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
隋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素养提升
唯物史观 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农业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唐朝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曲辕犁;出现以水作为动力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商业及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3)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和生产工具的革新使南北方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4)商业都市贸易繁华;市肆繁多,商贾云集;注重保护外来商人,促进公平贸易。
(5)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如拔河、摔跤等,推崇阳刚与力量。
隋唐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随堂练
1[山东2021·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考查点 隋唐农业的发展
各项分析 选择B:材料中北方山东地区、关中地区和南方江浙地区、四川等地是主要的产粮区,这与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基本一致。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成为重要的产粮区,大运河的开通与使用便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仍是重要产粮区。排除A: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江浙等地区不可能成为主要产粮区。排除C:宋元时期,北方动荡,故山东地区及关中地区不是主要产粮区。排除D: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除江浙地区外,湖广地区也成为重要的产粮区。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图片呈现空间信息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关中、中原地区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产粮区。
唯物史观:主要产粮区的分布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变化。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隋唐时期江南的农业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繁荣起来,但是这一时期的湖广一带仍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因此全国主要产粮区的就是图片中呈现的几个地区。
答案 B
素养提升
历史解释 隋唐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1)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怀柔为主。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了设置羁縻府州、和亲、互市、朝贡贸易和武力征伐等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民族政策和统治策略。
(2)各民族的发展促进边疆的发展,也促进了边疆的扩大,唐朝前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
(3)交往范围广,交往程度深,对双方影响深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和平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
1.特点
素养提升
历史解释 隋唐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1)促进了边疆各族的发展,丰富了隋唐文化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2)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影响
随堂练
1[全国Ⅰ2020·25]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考查点 唐代绘画作品《步辇图》与民族交融
各项分析 选择C:《步辇图》是唐代绘画,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排除A:该作品体现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没有体现西域风情。排除B:《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没有体现“市井风情”。排除D:《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无法体现浪漫主义的特征。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阎立本的《步辇图》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体现了唐代民族的交融,印证了唐代与吐蕃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答案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