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 已知全集,集合或,则( )
A. B.或
C. D.或
2. 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3. 设集合,则( )
A. B. C. D.
4. 集合,,则( )
A. B. C. D.
5. 设全集2,3,,,则等于
A. B.
C.4,5, D.2,3,4,5,
6. 已知集合,,则
A. B.
C. D.
7. 若全集U=R,集合A={x|x<-3或x≥2},B={x|-18. 设全集U=A∪B,定义:A-B={x|x∈A,且x B},集合A,B分别用圆表示,则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A-B的是( )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
9. (多选)设A,B,I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IA)∪B=I
B.( IA)∪( IB)=I
C.A∩( IB)=
D.( IA)∩( IB)= IB
10. (多选)设集合,,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有
A. B. C. D.
11. (多选)已知全集,集合,集合,下列集合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多选)已知集合,,则使的实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A. B.
C. 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3. 已知集合,,则 .
14. 已知集合,,则 .
15. 已知全集为U,集合A={1,3,5,7}, ={2,4,6},={1,4,6},则集合B= ;
16. 某班有学生50人,其中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5人,参加物理小组的有32人,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x的范围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 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当时,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8. 已知全集,集合,.
(1)求;
(2)若集合,满足,,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 已知全集U={不大于20的素数},M,N为U的两个子集,且满足M∩( UN)={3,5},( UM)∩N={7,19},( UM)∩( UN)={2,17},求M,N.
20. 给定数集,若对于任意,,有,且,则称集合为闭集合.
(1)判断集合,是否为闭集合,请说明理由.
(2)若集合,均为闭集合,则是否一定为闭集合?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详解】根据补集的定义直接求.
【详解】已知全集,集合或,
所以.
故选:C
2. 【答案】D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函数定义域的定义,求得集合,集合集合并集的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由不等式,解得或,所以集合或,
又由,解得,所以集合,
所以.
故选:D.
3. 【答案】B
【分析】
求出集合后可求.
【详解】
,故,
故选:B.
4. 【答案】C
【分析】
先化简集合和集合,再由交集的概念,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
,
所以.
故选:C.
5. 【答案】D
【分析】
先求出集合A,B,再利用并集定义能求出结果.
【详解】
全集2,3,,
3,5,,
2,3,4,5,.
故选D.
6. 【答案】B
【分析】
根据补集的定义可知CAB表示要求在集合A中的x不是矩形的情况,即得到集合B的补集为内角不为直角的菱形.
【详解】
由集合A={x|x是菱形或矩形},B={x|x是矩形},则CAB={x|x是内角都不是直角的菱形}.
故答案为:B
7. 【答案】B∩( UA)
【详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C UA,且C B,
∴C=B∩( UA).
8. 【答案】C
【详解】∵A-B={x|x∈A且x B},∴A-B是集合A中的元素去掉A∩B中的元素构成的集合,故选C.
9. 【答案】ACD
【详解】方法一:∵A,B,I满足A B I,画出Venn图如图所示,根据Venn图可判断出A,C,D都是正确的,故选ACD.
方法二:设非空集合A,B,I分别为A={1},B={1,2},I={1,2,3}且满足A B I.根据设出的三个特殊的集合A,B,I可判断出A,C,D都是正确的,故选ACD.
10. 【答案】BC
【分析】
先化简集合,根据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
所以,,.
故选BC
11. 【答案】ABD
【分析】根据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公式来完成计算.
【详解】由得,正确;
由得,正确.
由得,不正确;
由得,正确.
故答案选:ABD.
12. 【答案】ABCD
【分析】
根据得到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间关系分类讨论集合,从而求解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
∵,∴.
①若不为空集,则,解得
∵,,
∴,且,解得.
此时.
②若为空集,则,解得,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满足即可,
故选ABCD.
13. 【答案】
【分析】
求出集合A,再根据交集的运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14. 【答案】R
【分析】
根据交集定义计算.
【详解】
由已知,
故答案为:.
15. 【答案】{2,3,5,7}
【分析】直接先求出集合U,即可得到集合B.
【详解】因为A={1,3,5,7},={2,4,6},所以U={1,2,3,4,5,6,7}.
又={1,4,6},
所以B={2,3,5,7}.
故答案为:{2,3,5,7}
16. 【答案】{x|7≤x≤25}
【详解】由条件知,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设参加数学、物理小组的人数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则card(A)=25,card(B)=32,
由公式card(A∪B)=card(A)+card(B)-card(A∩B),
知card(A∪B)=25+32-card(A∩B).
又card(A∪B)≤50,所以card(A∩B)≥7,且card(A∩B)≤25,
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x的范围是{x|7≤x≤25}.
17. 【答案】(1);(2)或.
【分析】(1)由已知得,分和两种情况建议不等式(组),解之可得答案;
(2)分和两种情况建议不等式(组),解之可得答案.
【详解】解:(1),
①当时,,
②当时,,
综上:;
(2)因为,
①当时,,
②当时,或或,
综上:或.
18. 【答案】(1)或.;(2).
【分析】
(1)求出以及后可得.
(2)根据集合等式关系可得,故可得各集合中范围的端点的大小关系,从而可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
(1)由题,或,
或.
(2)由得,则,解得,
由得,则,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9. 【答案】见详解
【详解】方法一:U={2,3,5,7,11,13,17,19},如图,
∴M={3,5,11,13},N={7,11,13,19}.
方法二:∵M∩( UN)={3,5},
∴3∈M,5∈M且3 N,5 N.
又∵( UM)∩N={7,19},
∴7∈N,19∈N且7 M,19 M.
又∵( UM)∩( UN)={2,17},
∴ U(M∪N)={2,17},
∴M={3,5,11,13},N={7,11,13,19}.
20. 【答案】(1)集合不为闭集合,集合为闭集合,理由见解析;(2)不为闭集合,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新定义,确定集合中任间两个元素的和与差是否还是该集合中的元素可得;
(2)可举反例说明.
【详解】
解:(1)因为,但是,所以集合不为闭集合;
任取,,设,,,,
则,且,
所以.
同理,,故集合为闭集合;
(2)结论:不一定.
令,,
易知,均为闭集合,2,,但,
因此,不为闭集合.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