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刈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6 14: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
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你们能从他的诗中看出我们的心情吗?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观刈麦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白居易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bǐngbì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yàn做官的俸禄年底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自主大声朗读看谁读得最大声,最有感情。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一番话 ,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这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译文
刈: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挑着。 丁壮:指青年人。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灼:烧,晒烤。
敝筐:破篮子。敝,破旧。
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
10斗等于1石。重点词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精读课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bǐngbì 精读课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ēngyàn精读课文竟然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


比一、诗中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问:找出诗中人(原词作答) 。明确: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比比谁最快二 诗中景 1、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麦者 劳动的 场面.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艰辛忙碌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贫妇抱子 穗诉苦的 场面.bǐngbì 悲伤拾探究:如果你是诗中的丁壮和贫妇,你想说什么!三 诗中情 作此诗时,白居易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语道: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 诗中情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三 诗中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血泪诗人。 评诗人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
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五月的农人 ,
五月的贫妇 ,
五月的诗人 , 不肯放下手中的镰刀
艰难觅寻散落的麦粒
悲怆地凝望天空……结合《观刈麦》一诗,说说造成以上这些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吗? “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三 诗中情家田输税尽  《 悯农 》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张俞(宋)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卖炭翁》白居易(唐)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苛政猛于虎四 拓展阅读观刈麦白居易田家  ,五月 。夜来南风起,小麦 。妇姑  ,童稚 。相随 ,丁壮在南冈。 足蒸   , 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  
复有  ,  在其旁。右手   ,左臂   。听其相顾言,    。家田   ,拾此   。
今我何功德,      。
  三百石,   有余粮。
念此   ,   不能忘。减字背诵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一句从____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______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正面侧面当堂达标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 。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背诵课文.
2.把文章改写成现代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