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3 08: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利用唯物史观讲解文明起源,理解文明起源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
2、时空观念: 将各个古代文明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去认知,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的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史料实证: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4、历史解释: 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分析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5、家国情怀: 人类早期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
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早期文明的时间、分布、成就等概况,认识文明的差异性、互鉴性。
难点: 分析、理解早期文明多元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三课前预习
1.人类文明的产生
条件
(1)农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________、南亚、________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________。
(2)社会分工的发展:
①手工业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________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商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________。
③脑力劳动者的出现: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________创造工作。
(3)城市的出现: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________。
标志
(1)贫富差距的扩大:部落酋长和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________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奴隶制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________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3)国家的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________开始形成。
(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_______产生。
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多元特点
最初的文明:西亚的________流域,北非的________流域,南亚的________流域,中国的________流域,以及欧洲________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特点:
(1)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________发展,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特征。
(二)表现
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____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文明
(1)地理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②埃及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________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________文字。
②历法与科技: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③书写材料:尼罗河的特产______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度文明
(1)地理条件: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2)国家出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种姓制度:
①背景:________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内容:
a.统治阶级:________主掌宗教祭祀;________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b.劳动阶层:________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________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③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④影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文化成就:
①佛教产生:_______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艺术:《摩诃婆罗多》和________是世界著名的史诗。
③科学技术: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________”,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希腊文明
(1)地理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爱琴文明: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________文明和________文明。
(3)城邦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________,公民________参与国家管理。
①类型: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____的典型,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②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_______,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思想文化:
①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________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________”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________、柏拉图和______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3.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1)阶级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____: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____、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3)____: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4.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________。
(2)古代埃及的国家机构
①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________等最重要的权力
②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3)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
①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________和文学故事及古老的象形文字
②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
③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④尼罗河的特产纸______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5.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①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________上
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________
③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________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3)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
①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________》和《________》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②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________计值的方法
四自我检测
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走向
C.古代战争的目的 D.战争客观上推动文化发展交流
2.雅典公民大会作为城邦最高立法机构(还享有一定的行政和司法权力),负责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以及决定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年满20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而无任何门第出生和财产资格的限制。这说明,雅典( )
A.权力机构缺乏制约 B.公民直接参与政治运作
C.官员整体素养不高 D.民主政治群众基础广泛
3.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呈现多元特征 B.以培植农作物标准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4.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明古代雅典( )
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 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
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5.在古雅典某一时期,教师、医生、会计、警察、公务员、银行家等职业基本上都是由奴隶担任,在经济事务尤其是公共工程中,也大致做到了公民、奴隶同工同酬;在雅典的街上,从穿着上几乎看不出奴隶和公民的分别,奴隶中甚至有首屈一指的大富翁。这反映了该时期雅典
A.能够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制度具有普适性特点
C.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义影响 D.奴隶阶级成为城邦的主人
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雅典公民拥有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司法权,监督权。”该学者意在强调古代雅典( )
A.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民众行使权利不受干扰
7.古代某文明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其神话传说中多洪水故事,统治者重视法律,宣扬君权神授。该文明是( )
A.西亚文明 B.埃及文明 C.希腊文明 D.玛雅文明
8.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9.在古希腊城邦,没有拥有产业的大宗教团体,这里的宗教活动由公职人员主持,他们都是经过民选产生的,而城邦之间的神庙则由邻近的各国负责管理。据此可知,古希腊( )
A.政治活动摆脱原始宗教影响 B.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备
C.城邦生活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文化认同推动统一进程
10.据图1和图2可知( )
A.世界古代文明多元一体 B.东西文明发生横向联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特征 D.城邦政体优于专制集权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西亚 中国 生产者 手工业 贸易 文化 城市 私有制 奴隶制 国家 文字
2. 两河 尼罗河 印度河和恒河 黄河和长江 巴尔干半岛 基本独立 多元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60 法老 象形 太阳历 莎草纸 婆罗门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佛教 《罗摩衍那》 0 克里特 迈锡尼 小国寡民 直接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成年男性公民 悲剧 历史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3. 国家的出现 政府 文字出现
4. 官僚系统 军事 神话 太阳历 莎草
5. 大平原 中心舞台 法律地位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按位
四自我检测
1.B
2.B
3.A
4.D
5.C
6.B
7.A
8.D
9.C
1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