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背景:
一、义和团运动
鸦片战争以来,各国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山东一省建立的大小教堂就有一千多所,教徒八万多人。外国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作护身符,勾结土豪劣绅,地痞流氓,逞凶杀人,无恶不作,还不受中国法律的制约。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在山东、直隶等地,许多乡民相聚习武,力图自保,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
义和团:
由山东、直隶(今河北省)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以设坛练拳的方法组织群众,宣传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无所不至。……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
——《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传教士活动猖獗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材料研读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折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民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义和团成员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从揭帖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清政府态度: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
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
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却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3、口号
“扶清灭洋”
二、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材料一: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国联军志》
材料二: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 -----《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
1、背景: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2066名(英915人、德540人、俄312人、法158人、美112人、日54人、意40人、奥25人)
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经过激烈战斗,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
廊坊阻击战
1900年6月13日,抵达廊坊车站的八国联军
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
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00年6月16日,八国联军舰队猛攻天津的大沽炮台,尽管守军奋勇抵抗,但炮台最终失陷。
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虽对外宣战。
大沽炮台失陷
大沽口炮台
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进攻使馆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义和团围困下的英国公使馆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激战老龙头火车站
炮轰紫竹林租界
天津保卫战
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突围至八里台附近。此时聂士成双腿均已负伤,仍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进攻的德国将军苦战多时,仍未能得逞,于是集中炮弹和子弹射向聂士成和他的战马。转眼一匹战马倒下了,聂士成换乘另一匹,又倒下了,聂士成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腿先后被打断,身上数处受重伤。这时又一枚炮弹在他身边响起,弹片穿过头部,壮烈殉国。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8月15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当天,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至当晚,联军占领全城。
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并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城
巷战后的街道
被炮火毁坏的北京齐化门
1.烧
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被屠杀中国百姓
俄军在屠杀中国百姓
北京街头尸积如山。一位西方记者写道:“一队法国士兵将一群拳匪、兵丁、平民相与掺杂的中国人逼进城内的一死巷内,用机枪扫射约10到15分钟,直到不留一人。”
2.杀
3.劫掠
法国抢来的物品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义和团客观评价?
材料一: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如此评价义和团: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二:周恩来在1954年更明确指出:“义和团运动正是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
材料三:“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
(扶植傀儡政权,让清政府逐渐成为“洋人的朝廷”)
2.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积极性:
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同时对西方工业文明成果没有清醒的认识
局限性:(失败根本原因)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1国驻华公使与清政府代表奕助、李鸿章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文本
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相关史事: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增加人民的负担,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丧失军事自主权,便于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是被迫设立,没有实权,屈辱外交。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沦为列强统治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慈禧回銮图
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意“两宫仍旧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图示
紫禁城
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影响:
地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慈禧见条约没将她作为祸首惩办,感激涕零,不仅全部接受,还无耻地保证,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课堂练习
兴起与发展
口号:“扶清灭洋”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背景:1900年6 月,八国联军发动力侵华战争
主要战斗:廊坊阻击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保卫战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的签订
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赔款 严禁人民反帝 允许驻军 划分使馆区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封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动力的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义和团向京津地区发展
课堂练习
1、《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中的乱民是指( )
A.太平天国 B.洋枪队 C.义和团 D.国民革命军
C
2、《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体现在 ( )
A.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 4.5 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