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00: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931年—1945年
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 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新课导入
松花江上
词曲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听到这首歌你有何感受?
关于九一八你有什么认识?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甲午战争后,日本不断加紧对华侵略。1904-1905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获取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的控制权。
1919年,成立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8年6月发动“皇姑屯事件”,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当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宣告东北归入国民政府,这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本控制中国东北的计划。
皇姑屯爆炸现场的日本人
关东军司令部
一、九一八事变
2、借口:
1931年9月18日夜 柳条湖事件
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日军占领沈阳
一、九一八事变
3、结果:
4、影响: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旧绝的抗战。
②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9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告全国人民书》,定九一八为国耻日。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前:
为什么东北会这么快沦陷呢?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
不抵抗政策
7月6日,张学良曾下令“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对我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宜极力避冲突。”
——《中国近代通史(第8卷)》
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去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张学良年谱》(上)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日军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爱新觉罗·溥仪
万人坑
日军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屠杀中国平民
731部队拿活人做实验
日军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掠夺战略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东北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爱国将领马占山
共产党人杨靖宇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9.18
地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
借口 柳条湖事件
影响
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张学良
21岁
27岁
30岁
34岁
35岁
华北危急
九一八事变
“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华北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华北危机与一
二·九运动
救亡图存
   ——《义勇军进行曲》热血传唱
华北危机与一
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与一
二·九运动
时间
领导者
主体
口号
意义
一二九运动
爱国救亡运动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妥协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
高潮的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北平学生
中国共产党
1935年12月9号
华北危机与一
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合作探究 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
华北危机,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根本)
外敌:
中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张杨:
接受了中共主张, 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蒋介石:
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西安事变
此年,斯人
张学良35岁
杨虎城43岁
蒋介石49岁
周恩来38岁
抉择:是“杀蒋” 还是“放蒋”
国家内乱
联共抗日
继续剿共
而非抗日
日本进一步侵华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民族大义——西安事变
“杀蒋”
“放蒋” ?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各方的复杂较量
日本 :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
南京国民政府
何应钦、戴季陶等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宋美龄、宋子文等亲美英派主张与张、杨谈判,和平营救蒋。
共产党: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苏联 :
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政治灾难,还会给日本一个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借口与时机,进而威胁到苏联在整个远东的利益
英、美为了维护两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对日本企图独占中国不满,希望事变能和平解决
民族大义——西安事变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三人赴西安与各方进行谈判,结果:
结果:
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
国共关系:
对峙、内战
和平解决
民众抗日:
分散、自发的局部抗战
之前
之后
联合抗日
有组织的联合抗战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意义: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26日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直到1990年6月,张学良才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活。1995年,他定居夏威夷檀香山。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檀香山溢然长逝,享年101岁。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迫“出洋考察”,11月回国后被囚禁。全国解放前夕,他在重庆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家人。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检测提升
1.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A
B
3.“贼喊捉贼”可以形容下列哪一个时间( )
A.九一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
4.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主要力量有( )
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八路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D
5.1935年期间,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了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妄图使中国五省投靠日本的运动,该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6.“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以上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D
B
7.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么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唯一要务
A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
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
C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蓄谋已久、转嫁危机、有机可乘
2、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制造者
二、一二九运动
三、西安事变
4、结果:东三省沦陷、华北危急
5、意义:成为起点、揭开序幕、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1、背景:华北危机
2、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口号(88页)
4、意义:揭露…、打击…、促进…
1、时间、地点、人物、目的(逼蒋抗日)
2、经过:张、杨实行“兵谏”,通电全国
3、结果: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
4、和平解决的意义:P89页最后一段
第18课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
(1)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
(2)军事行动—袭击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3)东三省沦陷、建立伪满洲国
3、经过:
板书设计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