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915年陈独秀见到的中国社会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1.背景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政治黑暗,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1.背景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
新文化
运动
政治
思想文化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
尊孔复古
民主政治
专制独裁
复辟帝制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2.概况
开始时间
兴起标志
思想阵地
代表人物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 蔡元培 鲁 迅 胡 适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
原名乾生,安徽怀宁人。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1915年自创办的《青年杂志》。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在新文化运动的各阶段都发挥巨大作用。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1942年5月27日病逝。
法文“青年”
富兰克林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
“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民主与科学是富兰克林一生取得的两件伟大成绩。
根据封面信息和材料内容,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用意吗?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他们热情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这幅画反映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请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和主张旧学的人物同时讲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最前方的辜鸿铭一生积极主张皇权,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走向,但由于他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精通西方文化,作为新思想文化拥护者的蔡元培也邀请他来北大执教《英国诗》和《拉丁语》。
图中还有西装革履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胡适,还有只有大专学历的鲁迅……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大怎样的办学思想?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3、主要阵地:
《新青年》
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北京大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维护专制制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民主
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敬告青年》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法则。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
2、提提倡民主与科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胡适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3、文学革命: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作用: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语言:白话文
内容:言之有物
标点:使用标点符号
材料2 : 北大首开女禁,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终于蔚成风气。
意义:
北大女学生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材料1: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材料:
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新青年》。我非常钦佩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杂志一次”
1920年12月10日:“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上看《新青年》杂志”
——蒋介石
意义:中国人民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性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影响:(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女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①新的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新的内容:抨击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民主与科学;
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③新的形式: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
④新的历史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戊戌变法兴起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新青年》迁往北京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C
A
检测提升
3.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如果是你来完成,你会参考哪一报刊( )
A.《国闻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4.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B
D
5.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典范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C
c
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这是溥仪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B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③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李鸿章、鲁迅等
④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1.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疗”“猛药重治” “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 )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
D
二次达标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青年杂志》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创刊
2.“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B
√
A
√
3、“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戊成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A
√
D
√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D
C
A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C
A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新文化运动
原 因: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内 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 价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启 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内容
①
②
③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科学
文学革命
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
概况
动摇礼教,五四宣传
传统文化 片面性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