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
国共对立
1.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过程;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教学目标
国共合作的实现
材料二: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孙文
材料一:1923年举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推到顶点。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了这次罢工。……京汉铁路罢工的失败,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孤军奋战是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国际
(2)国民党:孙中山深感国民党改组的迫切性。
(3)客观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1)共产党:工人运动血的教训,需要革命同盟。
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年6月
1
地点:广州
2
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
合作方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
(1)时间:
(2)地点:
(3)参会的中共党员:
(4)主要内容:
(5)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林彪、叶剑英)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的创建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教官恽代英
党代表廖仲恺
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军校总共招收了六期学生,合计两万余人。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开设科目
第一期 1924.5-11 500 645 步兵
第二期 1924.8-1925.9 449 449 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步兵、骑兵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交通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北伐胜利进军
总司令
目的
时间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战役
英雄人物、部队
主要战果
蒋介石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7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北、湖南
汀(tīng )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 第四军独立团
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担任北伐总司令。
广州国民政府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吴佩孚
兵力20万
北伐目标是谁?
实力相差如此之大,北伐目的最终达到了没?
约10万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主席:汪精卫)。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上海
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铁军”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万
200
万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多
20
万左右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与北伐顺利进军相辅相成的是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材料一: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材料三: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材料五: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
③苏联的援助
④军阀之间各自为战
⑤工农群众的支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原因:
(2)表现:
(3)结果: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蒋介石
汪精卫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南京政府。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统一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专列被炸。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兴起:
高潮:
失败:
国共合作的实现
原因:
表现:
政治上:
军事上:
国民党、共产党、共产国际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创办黄埔军校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
开始时间、组织者、目的、对象、军队名称、总司令、主要战场、重要战役、著名将领、功绩
课堂小结
1.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2.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C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