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00: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知道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4、感受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一、 反围剿败入绝境——长征背景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斗争》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
工农武装割据迅速发展。
一、 反围剿败入绝境——长征背景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绝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
上述材料中的“外寇”、“内匪”分别指?面对这种情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二者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日本军队、中国共产党。“不抵抗”政策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准备发动对红军的“围剿”。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8.16)
一、 反围剿败入绝境——长征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又提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死亡”等口号,调集红军主力与优势敌军正面决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你能从表格中得到哪些信息?依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结果不同的原因。
国共两党实力对比悬殊。前四次胜利是因为毛泽东等人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五次失利是因为博古等人犯了“左”倾错误,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一、 反围剿败入绝境——长征背景
概括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
(1)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发展迅速;
(2)外敌当前,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3)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围剿”。
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党内犯“左”倾错误。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领导人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4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中央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情况简表
第五次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左倾冒险 主力决战
失败
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问题思考
上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血战湘江
1934.10中央
红军瑞金出发
血战湘江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2.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目的: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4.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5.开始地点: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
瑞金武阳围渡口——红军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义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中共接受共产国际领导,但由于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出现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长征初期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正确领导,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最终建立新中国。
14年
幼年
成熟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 内容 意义
遵义会议
纠正……
肯定了……
增选……
取消了……
确立……
三挽救
一转折
标志……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会址
根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结合教材P83页内容,在导学案上填充遵义会议后长征途中的重要军事活动。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遵义
(1935.1)
中央红军的长征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会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长征开始地点?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长征两次重大会师地点?
长征的转折点?
长征后期
强渡乌江
腊子口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会宁
(三)胜利结束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陕北吴起镇会师
(2)甘肃会宁会师
时间:
队伍:
1935.10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时间:
队伍:
标志:
1936.10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经过: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开始:中央根据地(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
四渡赤水
渡过 金沙江
强渡 大渡河
飞夺 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吴起镇 会师
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突破
腊子口
长征胜利的意义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1. 历史意义:
2. 现实意义:
红军长征平均每天行军74里。
士兵平均年龄最大的是中央红军,20岁;
最小的是红二十五军,不到18岁。
中央红军共经历600多次战役,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
平均每100人拥有枪支40余支,平均每支只有不到56发子弹。
翻越40多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
长征路上的数
74里=37000米
74里≈185圈跑道
哪些数字深深的震撼了你
长征精神
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
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1.敌人的围追堵截。
3.缺衣少食等。
4.有悲观的、失望的情绪等
5.内部矛盾斗争。
是什么支撑着衣衫褴褛的红军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突封锁,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胜利会师?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不忘初心,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过时了吗?我们今天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如何继承发发扬长征精神?
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目标明确,信念坚定;
多学知识,增强本领;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C
1.“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材料评述的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C.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2.“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检测提升
B
3.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4.“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C
C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
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
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B
D
C
二次达标
4.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
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
D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经过
意义:
中央红军 严重失利,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转折点:1935年召开的 .
第五次反“围剿”
(P81)
(P82-83)
两次会师
1935年10月的陕北 会师(一、陕北)
1936年10月的甘肃 会师(一、二、四)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出发点:1934年 出发
打乱敌人追缴计划事件: .
跳出敌人包围圈事件: .
结束标志:1936年 .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会宁会师
①确立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路线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党、红军和革命,是生死攸关转折点 ③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
红军胜利
会师甘肃
概况: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改道贵州,占领遵义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