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太空一日》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索,返回途中的惊险机遇作了详细介绍。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本文具有很强的变现力,普通的词汇,平实的语言,读起来却惊心动魄。本文的语言也十分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学习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培养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体会作者对祖国、对航天事业、对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人一直有对飞翔的渴望,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各路神仙在人们的想象中自由飞翔。除了虚幻的神话故事,在现实的世界中,世界航天第一人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他就是明朝的——万户,万户为了飞天,付出了生命,却未能实现飞天的愿望。是哪一个中国人第一个替他实现了这个愿望呢?对!杨利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23课《太空一日》,了解一下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特别经历。
二、 出示活动目标了解背景
资料浏览作者介绍
背景资料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10月16日6时许,他按预定计划于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本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作者介绍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他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获“航天功勋”奖章。
三、 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多个学生展示读准字音部分
轮廓 炽热 遨游 严谨 稠密 千钧重负 惊心动魄 确凿 赫兹 烧灼 舷窗 俯瞰
五脏六腑 模拟 概率 耐人寻味
2.齐读字词解释部分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应付自如:形容处事得从容、轻松。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无虞:不用忧虑。
这篇文章虽然比较长,但是也比较容易理解,分了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小标题给我们提示了本节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小标题把握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全篇文章的内容。
活动一:学习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温馨提示:可以从宇航员的态度、意志、精神、感情,国家,对太空遨游的感受等角度来回答)
活动二: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杨利伟也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几组句子,体会其中的科学与严谨。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的态度
①那种共振持续 26秒钟后,慢慢减轻。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④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⑤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⑦6时 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 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杨利伟对祖国、对航天事业、对亲人、对战友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品读以下几个句子,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活动四:赏析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大声朗读下面的句子,看看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蕴含的情感。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还记得,杨利伟有怎样的称号吗?对!航天英雄!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中国几十年的航天史是杨利伟一个人独自完成的吗?对!不是!那是由无数的科学家和宇航员共同艰苦奋斗的成果。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一下中国航天事业的幕后英雄和他们的英雄故事。
活动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观看航天视频《为梦想摆渡》。
现在,我们看完了视频,相信大家也会更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也更了解了各位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了解了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他们说,我们的工作从零开始。他们说,一条轨道就算了整整一年。他们说,有的职业,有的工作,是值得用生命去兑换的。他们说,星辰大海是无际的,人在里边是渺小的,但是,要靠每一个渺小,积成一个伟大的事业!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老师也希望,在以后的人生中,这样的精神也可以称为激励大家前进的力量,激励着你不断地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巩固练习
1.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_________(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_________”(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的错觉。
2.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B.我们对此人的底细一目了然。
C.我们穿梭在忙碌的布展现场,一幅幅城市风情画让人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D.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本末倒置的说法。
3.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4.杨利伟首飞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2.写一写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又打算如何去实现它。
【板书设计】太空一日
升空——飞行——返回——降落
所见 所闻 所感
课后反思
回顾这一次的教学过程,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课件的制作,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给上课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可以更高效、更迅速地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一大段内容可以让学生迅速浏览完毕,相关配套图片的插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去感受人物的形象。但就我自身而言,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还偏弱,很多时候能想到,却找不到合适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去辅助。还有一些能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情感的视频,需要挑选和剪辑,再采用,剪辑方面我也不擅长。所以,也感觉错失了很多的教育机会。在备课方面,我也认为自己在课文细节的掌握方面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像《太空一日》这种篇幅很长的课文,我需要再多抽时间去读、去品味,才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更迅速地给出反馈和点拨,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回答问题。在课堂节奏方面,自己常常处在赶进度的状态下,怕讲不完,完成不了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经常课堂节奏偏快,语速也偏快,对整个课堂情感的体验和的效率提升是不利的。在学生讨论问题时,应该更及时、准确地给出点拨,引导学生大胆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内向、胆怯的同学也应该多给机会、多给鼓励。在课堂上既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也能带给他们情感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