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课时 气候与自然景观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气压带、风带对典型区域气候的影响。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性质、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和季风形成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及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素养目标】
1.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 热带雨林气候
a.气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d.典型地区:①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 ②非洲刚果河流域 ③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e.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巴西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
a.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分布规律:南北纬10°-20°(23°26′)大陆西岸
d.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偏东及偏南地区
e. 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巴西高原
非洲中部
雨两侧
澳大利亚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3. 热带草原气候
a.气候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b.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c.分布规律:南北纬20°(23°26′) - 30°大陆西岸
d.典型地区: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部
e. 植被类型:热带荒漠
南美洲
西海岸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中西部
纳米布
沙漠
阿拉伯半岛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
a.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d.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 其他大洲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e.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沿岸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与西南部
好望角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5. 温带海洋性气候
a.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d.典型地区:欧洲西部 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e.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
新西兰
欧洲西部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6. 热带季风气候
a.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南季风)
b.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分布规律: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d.典型地区: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e. 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7. 亚热带季风气候
a.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b.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d.典型地区:我国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
e.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南美洲东南部
北美洲东南部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8. 温带季风气候
a.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b.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分布规律: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d.典型地区: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
e.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9. 温带大陆性气候
a.气候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b.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d.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e. 植被类型: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南美洲
东南部
美洲大陆内陆地区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a.气候成因: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b.气候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c.分布规律: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d.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北部
e. 植被类型:亚寒带针叶林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1. 苔原带
a.气候成因: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b.气候特点:全年严寒
c.分布规律: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d.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e. 植被类型:苔原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2. 冰原气候
a.气候成因:受冰洋气团控制
b.气候特点:全年酷寒
c.分布规律: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d.典型地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e. 植被类型:冰原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3. 高山高原气候
a.气候成因: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气候特点:全年酷寒
c.分布规律:高大的山地、高原
d.典型地区: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e. 植被类型:山地垂直变化植被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气候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
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极地
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季风环流
赤道
低气压带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度带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大洋东岸
大陆西岸
大洋西岸
大气环流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90°
70°
60°
40°
30°
20°
10°
0°
90°
70°
55°
35°
25°
10°
0°
递减方向
寒带
温带
热带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地中海气候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世界气候类型 - 分布示意图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a.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c.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北半球大陆东岸自赤道向极地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大陆西岸自赤道向极地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自南向北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第一,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降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主要表现为经度地带性,降水自东、西向内陆递减。
大陆西岸是: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的形成原因
a.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接受到的热量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通常,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b. 大气环流 ⑴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极地高压带影响(极地气候)
(2)受单一风带影响:全年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地中海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热带草原气候)
地面状况 ⑴ 海陆分布: 沿海湿润,日较差、年温差较小;内陆干旱,日较差、年温差较大; (2)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3)洋流: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
d. 人类活动 ①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释放废热,影响大气温度
②排放温室气体和氟氯烷,改变大气成分 ③改变下垫面,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的类型判断
a.判断半球: 6-7-8月气温高,为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为南半球;
b.判断温度带
寒带
热带
亚寒带
亚热带
温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及冰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 5℃以下
最冷月均温: -10℃以下
最冷月均温:-10-0℃之间
最冷月均温: 0-15℃之间
最冷月均温: 15℃以上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的类型判断(以水定型)
年雨型 全年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全年湿润,年降水量在500-1000mm
少雨型 年降水量少,热带,低于250mm
年降水量少,温带,低于400mm
冬雨型 冬季多雨,年降水量为300-1000mm
夏雨型 一年分为旱雨两季,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为750-1000mm
夏季多雨,年降水量为800-1500mm
夏季多雨,年降水量为400-800mm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3.气 候 特 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寒冷干燥
冰原或苔原气候:
a.气温特征的描述词:
高温或炎热、温和或温暖、寒冷
b.降水特征描述词:
多雨、湿润、干燥
c. 时间特征描述词:全年、夏季、冬季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对点练习
读下图,判读气候类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N]
地中海气候[S]
温带季风气候[N]
读下图,判读气候类型 。
对点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N]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海拔高度不同
水热组合不 同
气候类型不 同
与之相对应的土壤、植被等不同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1.不同自然景观的形成
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撒哈拉地区
中国南方地区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1.不同自然景观的形成
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由于塞伦盖蒂地区进人旱季(下图3.22),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尽进人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2.理想大陆世界自然带 - 分布示意图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我们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可是,打开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会发现,等降水量线并不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均匀分布的,甚至其间还分布着一些降水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高度概括,
关注的是整体,忽略了细节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我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季风气候显著。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一规律的概括,突出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而忽略了地形、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逐增,其突出的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导致福建省沿海年降水量较少。
福建省自沿海向内陆,受我夷山脉对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递增。
当然,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背景下,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上述事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尺度。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大,越关注宏现和整体;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
课堂小结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与自然景观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甲图为某地气候特征分布图,乙图为某时段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乙图所示时段,甲图所示地区气候特征表现(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3.下列关于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沉,晴朗 B.由高纬流向低纬,晴朗 C.上升,多雨 D.由低纬流向高纬,多雨
A
B
D
当堂达标
3. 分析下面四幅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指出下列四组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①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B
当堂达标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4~5题。
4.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 ② 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5.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B
A(共18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气压带、风带对典型区域气候的影响。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性质、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和季风形成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及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素养目标】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带控制地区,盛行 _____气流,水汽_____凝结,降水______,气候_______
高压带控制地区,盛行_____气流,水汽_____凝结,降水______
晴
雨
低压带
高压带
上升
易
丰富
湿润
下沉
不易
稀少
1. 气压带的性质
暖高压控制地区
气候炎热干燥
冷高压控制地区
气候寒冷干燥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压带的性质------不同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a.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b.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①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②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a.成因: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b.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 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与植被
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
典型地区: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马达加斯
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
东北部
巴西
东南部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d.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思考题】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地形影响: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
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文章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部 D.马来群岛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这是某文章对世界某地区的描述。据此完成1-3题。
2.“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3.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D
A
B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风带的性质
低纬度
高纬度
雨
晴
◆气流高纬吹向低纬过程中升温,水汽缺乏液化条件,降水少,所影响区域干旱
◆气流低纬吹向高纬过程中降温,水汽容易液化。降水多,所影响区域湿润
a. 风带与降水的关系(纬度位置)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如冬季风.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如夏季风。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b.风带的海陆间吹向与降水的关系
1. 风带的性质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风带与降水的关系
极地东风带:风向由高纬吹向低纬,干燥,降水较少
中纬西风带: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湿润,降水在大陆西岸较多
低纬信风带:风向由高纬吹向低纬,干燥,降水较少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温和湿润
高温干燥
高温干燥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a. 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 特点: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 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案例: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典型地区欧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与植被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问题: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① 纬度位置: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属温带。
②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③ 大气环流:盛行西风控制该区,多气旋活动,从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经过,可带来暖湿气流,形成降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④ 洋流: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欧洲西部,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湿度和提高冬季气温的作用,使欧洲西部成为同纬度冬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⑤ 地形:欧洲西部、中部为平原区,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温和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下图为某大洋的洋流分布及此时雅典和巴西利亚典型植被景观图。
读图完成1 - 2题。
A
6.有关此时雅典和巴西利亚的植被特点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雅典植被茂密,是因为受西风影响降水比较丰富
② 雅典此时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植被枯黄、落叶
③ 巴西利亚植被茂密,是因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丰富
④ 巴西利亚将进入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植被枯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对点训练
2.雅典( )
A.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可以享受阳光海滩
B.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旅游要注意带雨具
C.属于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D.受气候影响,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下图为某大洋的洋流分布及此时雅典和巴西利亚典型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1 - 2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