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知识回顾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 文化
苻坚改革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潮流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东晋
前情回顾
东晋十六国形势
龟兹
qiū cí
沙漠
大海
汉水
对峙
知识回顾
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摘选)
强大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约80多万),企图统一中国。.....晋军以8万精兵应战,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项 目 内 容
交战 双方
时 间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经 过
(成语)
383年
前秦 东晋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了解淝水之战: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想一想
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这是为什么呢?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①战略得当。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提示:
阅读课本86页到87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
材料:“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 “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
时间
作战双方
兵力对比
结果
影响
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对8万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自主归纳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情回顾
鲜卑族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 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 业……不为文字,…….如史 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魏书序纪》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
年统一黄河流域
439
北魏
鲜卑族的发展
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样解决?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民族 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政治 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
落后
鲜卑族的统治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一、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平城
洛阳
1.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
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一、迁都洛阳
二、推行汉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边观看公主风光出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
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
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三个月俸禄。元丞相,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
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被罚了半年俸禄啊!”
穿越历史
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下面的历史故事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学习与探究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问:刘太守、元丞相原来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变化?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改汉姓
目的: 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第三问:刘太守为什么被罚三个月俸禄?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用汉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穿汉服
第四问: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
思考: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并学习中原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整理: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材料2: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1:孝文帝改革后15年间,只发生6次暴动事件。
许春宏《一位历史改革者的启示》
缓和了矛盾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实力
【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
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们对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
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1、北方地区出现了什么现象?
2、北方民族大融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生产、生活方面(经济)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民族心理方面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政治方面
了吗?
第一代 曾祖父:李虎 西魏开国功臣
第二代 爷爷:李昺;奶奶: 独孤氏 (鲜卑族)
第三代 父亲:李渊(汉族);
母亲:窦氏(鲜卑贵族)
第四代 他(汉族 );妻子:长孙氏(鲜卑贵族)
第五代 儿子:李治(汉族);
【问题】他是谁?从他的民族看汉族发展的什么特点?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丰富了北方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胡”“汉”的交融与发展,为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奠定了基础。
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的影响?
根据本课的讲述,请你谈谈你理解“民族交融” ?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淝水之战
孝文帝
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
课堂小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