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021
1
登高
——杜甫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021
3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 “三吏”、“三别” 。其诗显示了唐的历史,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有
《杜工部集》。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生活和创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漫游(三十五岁前)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2.困守长安(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
3.战乱流离(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写就不朽的作品,即“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西南漂泊(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五十八岁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漫游(三十五岁前)(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三十五至四十四岁)(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
---(涉世不深)
3、战乱流离(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西南漂泊(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诗风格特色——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
“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音乐美。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
这一年的杜甫56岁,距离去世只有三年。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
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当时的杜甫疾病缠身: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我多长卿病”
还有风痹
年事已高
身处乱世
失去挚友
无依无靠
百病缠身
写作背景
2021
11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诵读、理解
诵读诗歌,理清结构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登高见闻,重在写景
触景伤怀,重在抒情
2021
13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思考
2021
14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鸟儿。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021
15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听到它的叫声让人感到非常悲凉。
鸟儿在急风中不住盘旋,或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
2021
16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2021
17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鉴赏颔联
2021
18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不尽——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
时间的永恒,更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2021
19
万里:表明了离乡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鉴赏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1
20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八
可
悲
2021
21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停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尾联
2021
2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国事艰难,
壮志未酬,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他既忧国,
忧民,又忧己。客观上,“国破”与“家亡”
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既。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孤苦之愁
悲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忧国忧民
伤时探己
惹恨添愁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总结
仰望
俯视
肃杀萧瑟
时光流逝
2021
24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小结
2021
25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熟读《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