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1)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向上升,在气泡上升至水面前,你认为气泡中的主要物质是( )
A.水蒸气 B.热空气 C.空气 D.真空,没有物质
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2)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3)(4) B.(2)(3) C.(1)(3) D.(1)(2)
3.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
A.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液化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升华 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凝固
4.炎炎夏日,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则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
A. B.
C. D.
5.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在200℃开始熔化,300℃都还没有熔化完。能反映该材料熔化特点的图是( )
A. B. C. D.
6.对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冰箱中生成的霜,是凝固现象
B.冬天在多人聚会的室内,玻璃上有一层“水气”,是液化现象
C.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后,冰棍上会冒出“白气”,是升华现象
D.严冬外出的人们眉毛和发梢上结上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7.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8.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C.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D.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
9.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10.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镁 铜 铝 铁 钨
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银在常温下是液态的
B.不能用铝锅来熔化铜块
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铝合金
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钨铁合金
11.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 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
C.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 D.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放热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3.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时,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容器B中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15.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方案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方案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_(方案一/方案二)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热。
16.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图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当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图3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观察到右边的试管水量增多且温度升高,说明气体液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在探究水沸腾条件的实验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长时间加热:
(1)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
(2)把试管中的水换成酒精,则加热后,试管中的酒精____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酒精的沸点为)
18.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甲)加热方式,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若采用图(乙)方式加热碘颗粒还可能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
19.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因为试管中的冰不______(选填“达到熔点”或“再继续吸热”)。
20.炎炎夏日,如图中的“液氮冰激凌”非常走红。它是利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倒上液态氮,它会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
2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 是采取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_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的;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B
6.B
7.C
8.D
9.D
10.D
11.A
12.B
13.A
14.变大 液化放热
15.方案一 熔化 凝华 放
16.振动 像与物大小相等 放出
17.不能 能
18.升华 熔化 凝华
19.不会 再继续吸热
20.汽化
21.压缩体积 升高 降低温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