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张秉贵的事迹,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征和成长故事。
2、体会作者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分析结构层次,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3、理解“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思考此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掌握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
文化传承与理解:自读、研读相结合,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悟不同的描写方法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难点:
结合通讯文体思考作者行文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张秉贵。
(PPT展示主人公张秉贵的照片)
二、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
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3、作者介绍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
四、题目解读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标题意蕴丰富,含意深刻。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内在含意是歌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
五、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张秉贵服务态度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张秉贵服务心理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张秉贵服务事迹的影响。
六、全文分析
1.本篇人物通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开头以镜头式的人物特写,展现人物形象。属于描述型开头,通过张秉贵在柜台里忙碌的现场描写,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读性大大增加。
2.张秉贵是一名售卖糖果的服务人员,他是怎样服务顾客的?分别能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爱岗敬业。
3.顾客们对张秉贵的服务态度是怎样评价的?(找到文中的一句话)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4.除了写他服务顾客的事,还写了哪些其他的事例?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
①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勇于自我反省、在实践中积极成长的品质。
②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的品质。
③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不辞辛苦、主动求知、严于律己的品质。
④张秉贵去吃夜育,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小结:张秉贵性格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有礼,永远把顾客的感受和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位值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劳动者。
5.本文主要抓住张秉贵的那几个方面来写?为什么选取这几个方面来写?
本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工作上一练就“一抓准”的过硬本领;态度上一为人真诚,看他的工作成了许多人的享受;思想上一心中有一团火,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因为人物通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报道,而本文选取的这几个方面都是张秉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同时可以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他。
6.在寒气袭人的初冬的早晨,张秉贵是如何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具体体现在那几件事上?
张秉贵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1)安抚一个排在后边买糖的女顾客带来的小女孩,体现他想的非常周到;2)在征得大家同意的情况下让一位排在队尾急着赶火车的顾客先买糖,体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3)对一位无故发脾气的顾客知冷知热,体现了他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7.如何理解张秉贵说的话: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的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非常形象地说明在岗位上应该精神抖擞,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售货员,全神贯注地为人民服务。后文也讲到当自己的女儿有病时,送进医院,也不忘记上班,而且做到了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
8.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如何形成的?
主要来自新旧社会的感受对比:旧社会当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翻了身。更来自王党支部书记的谈话: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目的就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这对他感触很深,加上顾客对他的态度,更让他坚定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精神。
9.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一团火”式的服务态度是不是不需要了?
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应该一直传承至今,张秉贵式“一团火”精神从未熄灭,如今愈发明亮。这份精神的背后,是张秉贵也是我们对党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是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期盼。
七、中心思想
张秉贵性格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有礼,永远把顾客的感受和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位值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劳动者。
八、写作特点
1.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如文中的语言描写特别丰富,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心理、揭示其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
2.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先进人物的思想之光是人物通讯中常用的方法。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九、补充资料
人物通讯三种类型
(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布置作业
在现今社会,人们日渐反感热情式服务方式,总觉得是在做推销,反而更倾向于“自助型购物体验”你觉得在现今还需要张秉贵这样的服务精神吗?
课后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他们的根,①_____。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家谱的存在首先在于②_____,家谱一经纂修完毕即成为决定和颁布家族成员在宗族内的身份、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家族成员资格的确认,还保证了个人享有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之后,家族成员资格还能保证家族对其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给以及对其子孙的荫庇。③_____,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家族的私刑中,除籍被认为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手段。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一个月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李艳梅的同桌张海潮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李艳梅意味深长地劝告他。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她说:“你想干什么 ”——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在选择到哪个窗口办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
B.张秉贵从1955年开始到百货大楼站柜台,大约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接待顾客近四百万人。
C.国航已经禁止运输鱼翅,这反映了中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此举给濒临灭绝的鲨鱼种群带来了一线生机。
D.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乘坐者吗 或者它们应该为了保护其他人而牺牲其乘坐者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商店学习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工作人员十分热情,使顾客如坐春风。
B.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过去的曰子也从来不曾缺少楷模。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可谓汗牛充栋。
C.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违法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D.赵经理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①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②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确认)③失去了家族成员的资格(为家族所遗弃的人)
解析:第①处强调的是家谱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前面说了“根”,后面以说“本”。第②处结合后面的“决定和颁布家族成员……的资格证书”“同时,家族成员资格的确认……”可知,此处应填写与确认家族成员资格有关的内容。第③处后面的“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指出了失去家族成员资格的后果,所以此处应填写与失去家族成员资格等有关的内容。
2.答案:B
解析:A.垂询:垂问。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下级)对自己的询问。用在此处,谦敬失当。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D.“你想干什么”不礼貌,营业人员称呼顾客时一般要用“您”,可以说“您想办理什么业务”。
3.答案:C
解析:“一生”和“典型”搭配不当。B.删去“多”。D.“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表意不明。
4.答案:D
解析:A.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不合语境。B.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错对象。C.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合语境。D.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使用正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