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张秉贵的事迹,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征和成长故事。
2、体会作者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分析结构层次,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3、理解“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思考此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悟不同的描写方法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难点:
结合通讯文体思考作者行文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张秉贵性格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有礼,永远把顾客的感受和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位值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劳动者。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
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二)作者简介: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
三、总体感知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张秉贵服务态度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张秉贵服务心理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张秉贵服务事迹的影响。
四、学习课文
1.本篇人物通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开头以镜头式的人物特写,展现人物形象。属于描述型开头,通过张秉贵在柜台里忙碌的现场描写,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读性大大增加。
2.张秉贵是一名售卖糖果的服务人员,他是怎样服务顾客的?分别能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爱岗敬业。
3.顾客们对张秉贵的服务态度是怎样评价的?(找到文中的一句话)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4.除了写他服务顾客的事,还写了哪些其他的事例?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
①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勇于自我反省、在实践中积极成长的品质。
②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的品质。
③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不辞辛苦、主动求知、严于律己的品质。
④张秉贵去吃夜育,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小结:张秉贵性格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有礼,永远把顾客的感受和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位值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劳动者。
5.本文主要抓住张秉贵的那几个方面来写?为什么选取这几个方面来写?
本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工作上一练就“一抓准”的过硬本领;态度上一为人真诚,看他的工作成了许多人的享受;思想上一心中有一团火,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因为人物通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报道,而本文选取的这几个方面都是张秉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同时可以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他。
6.在寒气袭人的初冬的早晨,张秉贵是如何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具体体现在那几件事上?
张秉贵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1)安抚一个排在后边买糖的女顾客带来的小女孩,体现他想的非常周到;2)在征得大家同意的情况下让一位排在队尾急着赶火车的顾客先买糖,体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3)对一位无故发脾气的顾客知冷知热,体现了他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5)如何理解张秉贵说的话: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的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非常形象地说明在岗位上应该精神抖擞,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售货员,全神贯注地为人民服务。后文也讲到当自己的女儿有病时,送进医院,也不忘记上班,而且做到了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
8.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如何形成的?
主要来自新旧社会的感受对比:旧社会当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翻了身。更来自王党支部书记的谈话: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目的就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这对他感触很深,加上顾客对他的态度,更让他坚定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精神。
9.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一团火”式的服务态度是不是不需要了?
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应该一直传承至今,张秉贵式“一团火”精神从未熄灭,如今愈发明亮。这份精神的背后,是张秉贵也是我们对党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是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期盼。
自我检测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2月2日,一座寺庙由于香火燃烧幔帐引发火灾,消防员————,将火扑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②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然而,职责所在,他们依然————。
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孙述涛认为,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
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追忆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论,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店《〈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輯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傳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展带去的馒头就着白开水当一顿午饭。
1980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选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傳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藉历史学家黃仁字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道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信屈肇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霸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远在美国的黄仁字对沈玉成完成的第一章修改稿非常满意,但他坚持亲自审阅以后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500册,几乎顷刻售馨。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袋》《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皇皇巨制。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漫柔”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离浑漫与,春来花乌莫深愁”。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高高“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后来,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
《(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琼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选最有力的一个人。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料峭春风乍起还寒”的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动了《万历十五年》的同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一直是国内外古典学界所瞩目的“高天风筝”,傳先生手上曾幸过多少“风筝线”!
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相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傳先生已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望,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望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料,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只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将唐代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B.“相关链接①”中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等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界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
C.傅璇琮主编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的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学生中去,表现出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傅璇琮参加工作后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进行润色加工,黄仁字却坚持自己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C.《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的。
D.傅璇琮之所以主动邀请陈尚君参加学术会议,是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和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3)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3.今天,在北京百货大楼前依然矗立着一座雕像:雕塑不是伟人,而是一位普通售货员——张秉贵。读完课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你觉得张秉贵是如何赢得这样的荣誉和尊敬的?
答案及解析:
1. D
2.1)B ;
2)A;
3)①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②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皇皇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③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其成长。④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学术知识。⑤凭见识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
3.虽然我们常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实际上很多人却不甘于平凡。张秉贵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如一地抱有热情,平等对待每一位顾客把“为人民服务”真正践行到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