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4.3“探界者”钟扬 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体会钟扬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悟使用以言写人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文章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和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还引用了充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不同领域都认真负责、力求做到最好的主人公形象。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
(二)作者简介:
叶雨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主要作品有《中国科学家为首次发现双粲重子作出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未来技术助我国科技发展“弯道超车”》《国际基因黑马的韩氏家训》《“探界者”钟扬》。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语——用拟南芥开篇引出钟扬,突出钟扬的成就、价值和生命意义。
第二部分:“英雄”少年——介绍青年时期的钟扬,交代他的成长和坚定、乐观、“不安分”、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种子达人——介绍钟扬在植物种子研究方面的贡献,突出其淡泊物质、爱岗敬业的品质。
第四部分:科学队长——介绍钟扬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成就,突出他在科普工作上的才华和热情。
第五部分:“接盘”导师——介绍钟扬在教学上的传道授业,突出他对教育的责任担当和关爱学生的品质。
第六部分:生命延续——介绍钟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突出他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课文
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2.“‘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24岁,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
(1)这一部分写钟扬与父亲赌气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上了少年班后努力补习自己的弱科;无线电专业毕业却进人了植物研究所工作,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从而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面对犹豫不决的妻子,他采用“胁迫”手段与之结婚。可见“英雄”指的是一种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服输的精神。
(2)作者将结婚这件事放人这部分,因为在“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上,同样体现出了钟扬的这种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的时候非常注重以言写人,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引用钟扬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演讲、写作的展板、文章中的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品质。如引用演讲中关于“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论述,表现了钟扬对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视;引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板上的文字,体现了钟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表现他对科普工作的热爱。
②用朋友、亲人、同事的话来表现人物。文章引用钟扬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如用妻子的话表现钟扬的勤奋好学;用同事的话展现钟扬采集鼠曲雪兔子的经过,表现钟扬的不畏艰险及其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从钟扬的自述以及别人的评价中,我们体会到了钟扬那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作者在刻画钟扬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事迹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2)侧面刻画: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明确:
“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情。此处用来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显出钟扬精神的可贵。
(5)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读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
(6)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
(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
6.本文善于用事实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试加以分析。
文章表现钟扬的品质时,除了给以直接的评价赞颂外,更多时候是在记叙,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如文章用他结婚的事来表现他质朴单纯、雷厉风行的性格,用他刚到学校的居住条件来表现他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用在小纸条上记录工作安排之多表现他的忙碌忘我……
作者主观性的评价极少,而且往往只用寥寥几个词语来概括评价,比如钟扬对工作“不将就”,写图文展板“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等。文章写的更多的是钟扬做的事、说的话以及别人眼里的钟扬,作者让读者通过事实感受钟扬,通过自已对事件的判断得出对钟扬的评价。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知识与智慧的__________,多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__________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冶,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__________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______的。因此,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B.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C.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D.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生不已 求取 偏重 不可捉摸
B.薪火相传 求取 注重 难以估量
C.生生不已 索取 注重 难以估量
D.薪火相传 索取 偏重 不可捉摸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B.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C.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
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案:
1.D
2.B
3.C
4.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
1.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①不合逻辑。根据句间逻辑关系,应用表顺承的“于是”。②主宾搭配不当,“书成为……的方式”有误。可改为“阅读、书写成为……的方式”。A项两处语病均没有修改。B项没有修改第一处语病。C项没有修改第二处语病。故选D。
2.生生不已:指世间万物新陈代谢,永不停止。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语境强调知识和智慧的代代相传,因此应选“薪火相传”。求取,索求争取。索取:向人要(钱或东西)。语境是说读书被当作获取功名、财富的手段,这不是向别人要就可以获得的,故选“求取”。注重:重视。偏重:着重一方面。根据语境,选用“注重”。不可捉摸:不能够预料或猜测。难以估量:很难估计,很难猜测,形容数目众多。此处强调优秀作品的影响力之大,因此应选“难以估量”。
3.“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与上句“生活方式”衔接更紧密;“成为享受”与下句“读书之乐”衔接更紧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