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12: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5.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本课新闻评论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难点:
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本文详细介绍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从个人、企业、国家的不同层面论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其中还包含了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等主题,并积极呼吁践行工匠精神。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
(二)作者简介:
李斌,1972年生,鼠头者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代表性报道(包括与人合作)有《决战纳米时代》、《基因食品“质疑”》、《技术黑洞探析》、《留学生直接从政调查》《归国创业“小灶”现象分析》、《廉租房调查》等等。编著有《2004科技中国》、《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等书。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第二部分:从工匠精神的时代含义、作用、内涵等方面论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要立足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践行工匠精神。
四、学习课文
1.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极致追求,专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近乎道的信念。
2.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里 “雕琢”的含义。
雕琢,指过分地修饰(文字);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根据本文内容,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使时代品质更加完善。
3.请结合文章,阐释倒数第二段中“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的内涵。
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4.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5.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6.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工匠精神的发展措施。
(1)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2)要争当开放新尖兵,大力吸引外资,集聚国际化人才。
(3)要带头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
(4)要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
(5)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培养“新工匠”精神。
链接材料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 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3.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工匠精神”加以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借鉴传统的“工匠精神”。
②传统工匠注重细节。
③“工匠精神”代表一种信仰和理想。
④传统工匠追求专业的极致。
“工匠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对手艺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洽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仲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B.《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把工匠放到了二十五等人的至高地位。
C.民间文化有很多种,其中工匠文化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朱熹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和提升,认为凡人为之事,皆应精益求精。
(2)下列时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既谈了“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又谈了它的内涵,还谈了它的延伸。
B.文章第一段概述“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后文则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C.第二段先总说“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然后从民间工匠和“王天下”的有巢氏燧人氏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D.第四段先讲了“工匠精神”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然后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多不压身”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
B.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都超越了原本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
C.“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这两个词既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又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证明。
D.“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这一密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热潮。
答案:
1.(1)C;(2)A;(3)B
2.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求变;技术上要有所突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示例1)后工业化时代借鉴工匠注重细节、追求专业极致这一传统的信仰和理想。
(示例2)后工业化时代借鉴工匠传统,注重细节、追求专业极致的信仰和理想。
4.(1)C;(2)B;(3)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