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白鹿洞书院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是穿了。经过宋代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
思考:为什么产生这种评价呢?
图1 白鹿洞书院
第一章
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儒学的复兴
复兴?
曾经兴盛,后来衰落
发展历程
复兴!
春秋时期
创立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
秦朝
遭遇打击
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挑战
隋唐时期
三教并存
宋朝
?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历代儒客推崇。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经学僵化
从三国到五代,经学(汉代解释五经的法定经典)僵化,受佛教和道教冲击
理学家的努力
北宋儒学家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
理学诞生的背景
儒学的复兴
儒学的复兴
开始: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主张:力图发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代表人物:(理学或道学学派)
二程和朱熹: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合作探究:“理”
材料一: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伊川杂录》
“理”就是“天道”,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社会构成的根本原则
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合作探究:“理”
材料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理”就是“三纲五常”,是指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他(朱熹)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又称义利之性或道心)和气质之性(又称人欲或人心)两种。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理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理与气杂”,故有善有恶。为此,他主张“去人欲,存天理”,以此来调和阶级矛盾。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去人欲,存天理”,即通过克服过度欲望实现对“天理”的体现
材料六: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合作探究:“理”
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归纳:理学的重要主张
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人生观: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真正获得其中的“理”
朱熹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思考:阅读教材P67学思之窗的文献,思考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考试内容有两种选择:一是考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书。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文学创作不完全理解,认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书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作用比较赞赏。程朱理学作为宋朝新儒学的主流,重视发挥儒家思想在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树立社会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因而顺理成章地被确定为考试答题标准。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重难点解读:辩证认识宋代理学的地位和价值
理学的特点
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3.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佛道化的特点。理学佛道化,把佛、道的禁欲主义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禁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地位与评价
1. 积极方面
(1)程朱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品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消极方面
(1)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为封建阶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第二章
文学艺术——词曲画说书书法
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兴起
唐后期出现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特点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代表
词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元曲
形式: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之以音乐、舞蹈、表演、对白,安排不同的角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代表: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易错点提示
元曲≠元杂剧,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杂剧=散曲*n+音乐、舞蹈、表演、对白
说书: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宋代市民娱乐活动中,说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它是宋元小说的主要形式。
元朝杂剧演出壁画
书法艺术
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艺术
成就: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特点: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第三章
科学技术——众多发明异彩纷呈
三大发明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指南针 利用磁石指示地磁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意义
1.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2. 指南针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即使在夜晚也可以安全正确地航行;
3. 宋代火器出现了极大的变革,甚至还出现了管状火器。它的出现,是火器制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作战方式的重大变革。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王祯农书》在中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本书在前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第四章
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多民族文字交相辉映
时间 文字 概况
辽 契丹大字、小字 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金 女真文字 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 西夏文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经史著作
蒙古 成吉思汗 畏兀体蒙古文 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
忽必烈 八思巴字 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少数民族文字
感谢聆听
下节预告: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