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15: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若问两宋兴废事,请君且看扬州城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共四个子目,具有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先将“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由强化集权的弊端进入第二个子目“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由于解决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的需要,引起变法,也就是第三目‘王安石变法’。变法引发激烈的党争,加速了北宋的衰亡,北宋灭亡后出现南宋,因此又有了第四目“南宋的偏安”。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两宋更替等基本史实,学习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作用。基本具备分析史料、进行推理的能力,但读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历史的深远影响,能够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感悟时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对宋初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影响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主义观点;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学习,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2.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及相关文献,明确两宋民族政权对峙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两宋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等内容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对王安石变法改革精神的学习,岳飞抗金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对王安石变法的的评价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若问两宋兴废事,请君且看扬州城——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王朝建家国衰国梦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两则关于扬州诗词引入新课维扬右都,东南奥壤。包淮海之形胜,当吴越之要冲,阐阓星繁,舟车露委。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良田沃土,悉为茂草。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一 引导思考:为什么从隋唐到两宋扬州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并谈理解感受 文词导入,明确主题关联,增加历史意味。创设历史时空情境的同时,迅速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一、王朝建 立伟业 固集权 以地图和文字展示唐到北宋的政权更迭,以及北宋的统一。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五代更迭暴露的最大问题是藩镇割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赵匡胤和赵普讨论的解决方法就是集权,那么北宋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集权呢?请大家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打出表格,展示五代更迭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特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雪夜访普图》中赵匡胤和赵普会讨论什么问题? 承接前课所学,联系课内外知识,培育发散思维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一、王朝建 立伟业 固集权 (一)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结合课本,以小组讨论形式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行政: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地方治理:设置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制约。(二)分散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图片展示北宋二府三司制和唐三省六部制,引导学生区分两者异同?分散相权的方式:唐:决策流程分权 宋:分化事权(三)抑制武将权力,禁止武将干政抑制武将的方式: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与士人地位 设置三衙为禁军管理机构掌(统兵权) 枢密使掌(调兵权)【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小组讨论北宋稳固统治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预防了内部的动乱。 2.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3.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风气。 4.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 5.强干弱枝,崇文抑武,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造成北宋财政危机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结果具体原因:冗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官员过烂 冗兵:募兵过烂,军队人数增加 冗费:军费开支过大、官费开支过大、对外岁币教师过渡:北宋中期统治危机日益加重,主要表现在对外军事上的失利,和政府财政的日益窘迫,积贫积弱。为改变这种情况,统治集团内部开始改革。 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概括问题。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联系前课所学,思考讨论后作答结合课内外知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分享答案 培养重视课本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其观察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 家国衰促变法 求富强 引入王安石《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前文呼应,介绍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关系。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王安石变法内容并谈谈见解。 【合作探究】材料从哪些方面肯定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直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其他原因: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的去世;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结合课内外知识,思考并讨论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归纳概括,提升总结概括材料,提取信息能力。
三、国梦碎 看扬州 映兴衰 引入材料:宋室南渡,宋王朝偏安一隅,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动乱,使得扬州沦为边城。整个南宋时期,扬州基本都处在战争的恐慌中。南宋扬州政治地位下降,其主要职能由转运枢纽转变为军事重镇;战争也阻碍了扬州经济的发展,不仅不如唐,与北宋相比也是相差甚远。 —何适:《从内地到边郡:宋代扬州城市经济研究》“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梦》“梦断扬州芍药,落尽簇红丝。”——何梦桂《八声甘州》“特特问花消息,结果剩红残白,芍药可人怜。”——仇远《如梦令》介绍扬州与宋朝国运兴衰的关联。【合作探究】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对扬州的描写产生差异和变化。 根据材料提取信息 引导学生明确思路,进行有意的历史解释,深入分析和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以扬州城为切入点,我们探究了宋代政治军事及其发展历程,学历史,就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从微观见宏观,从细节看趋势。我们要知道,唯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所以身处新时代的同学们,务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更好仰望星空。 点明主题,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本课以扬州一城相关诗文为切入点,展开宋代历史学习,内容较抽象合作探究多,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正式上课过程中,应提前布置相应预习任务,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必要时可以设计相关学案,以便更为顺利展开教学。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