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6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3 14: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莫须有
抗金英雄
秦桧
满江红
十二道金牌
风波亭
岳母刺字
金兀术
绍兴和议
还我河山
岳家军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死于弱宋强番——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死于赵构偏安——南宋的偏安




第二讲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代部分政权建立方式统计表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太祖)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第二讲
1
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制钱谷(财政)
2
军队
财赋
刑狱
仓储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集中军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②设枢密院,使禁军的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实行更戍法;
④各地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一半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地方,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收精兵(军政)
削实权(行政)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四监司
第二讲
1
2
3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如此一来,宰相的权力比先前大为缩小,没有了军权、财权,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与此同时,又提高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关的权利和地位,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员,迫使宰相不得不屈从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台谏官。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皇 帝
财 政
行 政
军 事
监 察
盐 铁
度 支
户 部
台 谏
中书门下
(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院
三 衙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三 司
二 府
第二讲
1
2
3
崇文抑武 文官政治
分化事权 专制集权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田况《儒林公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第二讲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南宋初年的兵权经历了一个由分到专的过程,日渐集中到少数将帅的麾下。这些将帅把官军变为私兵,众军相称必曰某姓某家之兵……凡此不无表明军队国家化的性质正在淡化,私家武装的性质却日益强化。……武将势力的坐大是建炎绍兴之际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与太祖以来抑制武将的祖宗家法是格格不入的。
——虞云国《细说宋朝》
死于祖宗家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死于弱宋强番——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宋夏和议:
西夏保持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称为“岁赐”。
死于弱宋强番——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王朝)养了武的又要养文的,文官数目也就逐渐增多,待遇亦逐渐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蔡忠襄公文集》
死于弱宋强番——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庆历改革虽然失败,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任事精神,他们对于政策法规的锐意改革,无不冲击着长期以来固守现状的循默政风......揭开了宋代历史上富于生气的篇章。”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庆历三年)范仲淹就呈上了《答手诏条陈事》标志着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他所条陈的十件事……其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和加强军备三个方面。这是次以吏治整顿为中心的政治改革。……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新政所推行的部分改革措施几乎全部废罢。 ——据虞云国《细说宋朝》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柳诒徵就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晚期党争评论说:
“论史者恒以宋之党祸比于汉、唐,实则其性质大不相同。新旧两党各有政见,皆主于救国,而行其道特以方法不同,主张各异,遂致各走极端。纵其末流,不免于倾轧报复,不可纯以政争目之;而其党派分立之始,则固纯洁为国,初无私憾及利禄之见杂其间。此则士大夫与士大夫分党派以争政权,实则吾国历史上仅有之事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富国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保甲法、保马法等
教育
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
1069年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王安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机构。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局限:(1)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2)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
(3)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保守派强烈反对。
司马光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佑更化”。此后,新党旧党轮流上台彼此争斗,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积极: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死于朋党之争——王安石变法
主战派(岳飞) 主和派(秦桧)
死于赵构偏安——南宋的偏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财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死于赵构偏安——南宋的偏安
公元1127年,赵构南渡称帝,改元建炎,即历史上的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抗金卫国战争中,宋军战力大增,形成了几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其中岳飞、刘光世、张浚、韩世忠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合称“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图
死于赵构偏安——南宋的偏安
高宗决心违背“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他亲自下旨,岳飞以毒酒赐死。
死于赵构偏安——南宋的偏安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绍兴和议:
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称为岁贡。
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死于赵构偏安——南宋的偏安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绍兴和议:
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称为岁贡。
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同课章节目录